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热衷玄学?如何理性看待玄学热潮? 现实无法抵达的地方,科学与神学在争夺解释世界的话语权。 神学在这片土地水土不服,所以很多人把视线转向风水玄学。 从王阳明的心学角度解释我眼中的玄学,玄学是个人欲望和愿景无法落地时的自我安慰。 信则有,不信则无。 在我过得不太好的时候,我真的宁信其有,希望能够时来运转,希望冥冥中得到庇护。 我在读书时完全不信八卦周易,直到用于抗疫的临时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建立起来时,我发现上面信这个,出于对上面的信任我对玄学将信将疑。 一个转折点是本科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人像是从不透明的集成电路半导体板上沿着自己的单元线路纷纷回到了自己的阶级,纷纷爱上了与自己父辈有着相似精神内核的人,可谓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 把学历、专业、工作单位、独或非独、净资产、家庭背景,输入所有关键词就能得出你基本的人生线路。 农村、乡镇、县城、县级市、地级市、省城、一线,相亲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市场价,每跨一步都能把肌肉韧带拉伤。体制内与体制外更是天然有着生殖隔离。 优质的圈子带来超前的认知,通过有效投资或是卡位政策限购之前加杠杆买房才能跑赢通胀。 精英人才携带聪明的基因在高保障的安全环境中生下了聪明的孩子才能维持家族不滑落,我想这全部是一种命运。 出生的方位决定了一生的上下限,能在折叠城市中找到自己所处处境的屋顶并不捅穿它,就是有自知之明。 看到这些我越来越深感人各有命。 但是,放弃和认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下坡路,在任何一个没有察觉的时刻,包括现在,通过行动去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在。 我在毕业秋招的时候会在备考证书的间隙手动排盘算命,算事业运起势时间,恋爱时一门心思钻研八字合婚,我一直觉得我算命是在上下求索、趋吉避凶,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之一。 年轻人为什么爱上玄学?就像考试没复习时转发锦鲤一样简单! 一、玄学热换成“人话”怎么说? 1. “人生太难,总得有个安慰剂” 找工作怕选错行业、谈恋爱怕遇“渣”、买房怕买错地段......人生就像开盲盒,玄学是年轻人手里的“水晶球”。 甭管准不准,至少能对着迷茫的未来说一句:“看,我努力算过了!” 2. “相亲看星座,就像老人看属相” 以前爸妈说“属鸡不能配属狗”,现在年轻人说“水瓶座太飘,得找金牛镇着”。 表面是占星玄学,实际是给婚恋焦虑找个台阶下——合不来不是我的问题,是星星没排好队。 3. “算法越精准,玄学越热闹” App能算出你几点点外卖,却算不出人生答案。 当大数据告诉你要考公、要买房、要35岁前结婚,年轻人反手掏出塔罗牌:“机器算不出的,就让玄学给我开条缝!” 二、理性看待玄学?记住这3句话就够 1. “算命是人生的天气预报” 信明天会下雨,出门就带伞;不信,就赌一把晴天。 算命说“35岁有财运”,真正该做的是:34岁时拼命存钱、学技能、找机会——把“可能下雨”变成“带着伞等雨来”。 2. “别把参考答案当标准答案” 八字说“适合体制内”,但如果你天生爱折腾,就当它是个提醒:“求稳可能是条路,但别忘了追自由。”就像考试看参考答案,写自己的卷子更重要。 3. “玄学是勺糖,药还得自己咽” 心里苦的时候,算命就像给中药加的冰糖——喝完安慰剂,该背的书还得背,该投的简历还得投。 就像疫情期间建火神山医院:信风水是图吉利,但真要救命,靠的还是连夜赶工的挖掘机。 三、活明白的年轻人都这么做 - 把“信命”变成“改命模拟器” 算命说“财运在南方”,不是躺平等天上掉钱,而是去深圳广州找机会; 星座说“这月水逆”,不是在朋友圈哀嚎,而是把重要面试排到25号之后。 - 给焦虑装个“暂停键” 找工作算卦解心结,但最终还是要把简历投够100份; 恋爱前查星座匹配度,不如先写清楚“绝对不妥协的3条底线”。 - 学会看“人生大地图” 父母那代“鱼找鱼虾找虾”,是因为信息封闭; 现在刷个短视频就能看到别人的活法——信玄学可以,但更要信“看遍万条路,选自己的桥”。 最后一句大实话: 玄学是迷茫时的探照灯,不是人生方向盘。 就像你会因为菜名吉利点个“步步高升”,但真要吃饱饭,还得靠碗里的红烧肉。 该转发锦鲤就转,转完记得带上简历/课本/健身卡——毕竟“好运”最喜欢扑向那些边玄学边实干的人。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热衷玄学?如何理性看待玄学热潮? 现实无法抵达的地方,科学与
长江有大中
2025-04-17 07:32:18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