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城破,有个叫陶锡三的汉奸请日军军官到家里吃饭,正喝得热闹呢,后院突然传来女儿的哭喊声。他慌里慌张跑过去,推门一看当场就傻了——几个日本兵正在祸害他闺女!您说这事儿巧不巧?早年把日本当亲爹供的人,咋也没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而且专戳他心窝子。 说起这陶锡三,早年间去过日本留学,那会儿就跟着了魔似的,1923年日本大地震,他比自家遭灾还心疼,满大街吆喝着让中国人给日本捐钱捐粮,说什么“中日亲如一家”。回国后赶上日军侵华,别人都忙着逃难,他倒好,主动给鬼子当狗腿子,1927年还弄了个“慈善会”当幌子,表面上救灾,实则帮日军搜集情报,甚至把良家妇女往日军据点送。南京沦陷后,他更是当上了伪政府的差,天天鞍前马后给鬼子办事,老百姓背后都骂他“陶汉奸”,他却觉得自己风光得很。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刚过,陶锡三为了巴结日军高层,特意在家摆了桌宴席,山珍海味全搬出来了,就盼着跟几个日军联队长套套近乎。席间他满脸堆笑,不住地给鬼子夹菜,那副谄媚样儿连家里佣人都看不下去。正喝到兴头上,突然听见后院传来“砰”的一声,像是玻璃碎了,接着就有断断续续的哭声,细细一听,像是他闺女小兰的声音。 他心里猛地一紧,借口上厕所溜出宴会厅,顺着哭声摸到小兰的闺房。门没关严,屋里灯昏黄着,只见自家闺女衣裳撕得破破烂烂,正被两个日本兵按在炕上,地上还扔着军靴和皮带。小兰看见他,拼尽全力喊了声“爹”,那声音带血带泪,刺得陶锡三太阳穴突突直跳。他脑袋“嗡”的一下,本能地想冲上去救人,可刚迈一步就想起门口站岗的日本卫兵,手一下子抖得握不住门框。 这时候,屋里的日本兵也发现了他,其中一个小队长醉醺醺地站起来,边系皮带边笑着说:“陶桑,你女儿很温柔嘛。”陶锡三僵在原地,指甲掐进掌心都没知觉,满脑子都是小兰小时候扑进他怀里喊“爹爹”的样子,可现在眼前的场景,就像一把刀在剜他的心。他张了张嘴,想求情,可话到喉咙口又咽下去——他清楚,得罪了日军,不光女儿保不住,自己脑袋也得搬家。 最后,他咬着牙退出门,悄悄把宴会厅里的日军联队长拉到一边,结结巴巴地说家里有点小事,想让联队长帮忙“通融”。没想到联队长听完不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说“年轻人嘛,喜欢漂亮姑娘很正常”,还拍着他的肩膀说“以后让你女儿常来司令部玩”。陶锡三愣在那儿,看着联队长摇摇晃晃走回宴席,突然觉得自己像个被抽了筋的木偶,连站都站不稳了。 那天夜里,日军走后,他走进女儿房间,小兰蜷缩在墙角,浑身是伤,见了他就往后躲,眼神里全是恐惧。陶锡三想抱她,她却尖叫着喊“汉奸!汉奸!”,这一嗓子让他彻底瘫在地上。按理说,这时候他该醒悟了,可这人偏不——几天后日军要调他去伪政府当大官,他摸着官印,心里的痛居然慢慢淡了,想着“只要有权有势,以后就能保护女儿”,愣是把闺女的遭遇抛到了脑后。 后来他越发卖命,帮日军强征劳工、搜刮财物,连德国友人拉贝建立的安全区,他都带人去捣乱,非要把难民拖出来给日军当苦力。可他不知道,小兰自从那次之后就得了心病,整天躲在屋里不说话,不到半年就没了。临死前,小兰都没正眼瞧他一眼,只留了句“爹,你比鬼子还坏”,听得陶锡三半夜在坟前哭成泪人,可哭完了,第二天照样给鬼子办事。 报应终究没迟到。1945年日本投降,陶锡三被抓进监狱,家产全被充公,蹲了两年大牢出来,整个人瘦得脱了相。1947年冬天,他走在南京街头,路过当年的安全区遗址,突然一阵头晕,栽倒在地,脑溢血发作,没抢救过来。临死前,他手里还攥着小兰小时候的照片,嘴里嘟囔着“爹错了,爹错了”,可这时候再说对错,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故事听着让人憋气,可也让人明白个理儿:当汉奸的,心里头一旦没了家国大义,迟早得遭报应。陶锡三以为投靠日军能保平安、享富贵,结果呢?亲闺女被祸害,自己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暴毙街头的下场。他的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汉奸的可悲——靠背叛同胞换来得势,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光遭世人唾弃,连自家人都看不起。如今再回头看这段历史,咱更得记住:不管啥时候,背叛国家、背叛良心的人,都没好下场!
1937年南京城破,有个叫陶锡三的汉奸请日军军官到家里吃饭,正喝得热闹呢,后院突
静山柔水含情
2025-04-16 20:48:43
0
阅读: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