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被慈禧推上大清摄政王的大位之后,才不配位,亡国之兆是接二连三。 载沣一上台,刀先砍向汉臣,袁世凯是第一个倒霉的。 他不是看不见袁手上握着的北洋军,而是看得太清楚,削军权、断后路、逼退位,一步步干净利落,连茶都不请一杯。 袁被罢,北洋哗,军心浮动,朝堂震荡。 张之洞气得直喘,连夜递折,话说得不重,却句句扎心:“军心已乱,必生变故。” 没人理他,朝中本来汉臣就少,袁、张一走,军机处剩个汉人孤零零当摆设,十三席内阁坐了八个满人,五个皇族,压根没给外人留口汤。 一纸人事令下去,立宪派跳脚,士绅集体噤声。 原本还在幻想宪政的梁启超,扔下笔,直接上阵骂娘:“皇族内阁,是要把宪政玩成笑话?” 朝中却热闹,皇族封赏接二连三。 载洵、载涛,一个做军,一个管政。载沣还自己挂了个“海陆军大元帅”,整天口头禅就一句——“有兵在。” 张之洞没忍住,回了一句:“倚兵行事,是亡国之言。”载沣翻脸:“关你什么事?” 这脾气,说大是刚,说小是短。 新军重编,本想拉拢军心,结果指挥权交给了萌昌、铁良这些“自己人”。 军中将领一看心里明白,新军是新,指挥是旧,打仗指望不上的。 士气低,兵心散,革命党眼睛都亮了。 武昌起义一爆,最先倒戈的,正是这些新军。 本想着靠他们平乱,结果一枪没打响就换了旗,萌昌领兵压城,结果被炸得灰头土脸,清军的脸,没了。 局势崩了,载沣才想起袁世凯,这个人,本是他第一个扔的,现在却成了最后的牌。 请回袁时,袁提了个条件:“我不进宫。” 他懂,这局棋已经下成死局,再进宫就是背锅。 载沣咬牙答应,只求能稳住军心。可局势一旦失控,谁来都白搭。 外交上更是一团乱麻,克林德案处理时硬气了一回,拒了德国一堆条件。 转眼就对英法俄日妥协到底,签一纸赔款,赔到下一代,想保主权,又怕得罪人,左右为难,列强坐着喝茶,清廷给人擦鞋。 眼看革命浪潮起来了,清廷也跟风玩宪政,宣布缩短立宪预备期,拉出个“内阁”给人看看。 可一看名单,大家笑了——这哪是内阁?这是家谱。 朝野哗然,梁启超再发文:“如此虚伪,民心尽失。” 立宪派转身就倒向革命党,原本还能拉拢的温和派,现在连个借口都不给。 本想用宪政稳天下,结果成了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载沣不是不想好好干,但他看世界的方式,停在康乾年间。 以为收权就能控局,结果是四面皆敌;以为满族亲贵能保朝廷,结果是把满汉推入深沟;以为“有兵在”就能压住民意,结果兵先倒戈,民先揭竿。 这个人,太胆小,又太要面子;太自负,又太听家里话。 载洵、载涛都是自己兄弟,他当宝一样供着,张之洞劝过:“军务不可托亲。”他怒目相对:“你想管我家事?” 后来再看,他那点怒气,不是刚,而是慌。 朝堂之上,一天天空了心气,地方督抚阳奉阴违,军权收不回来,财政没人敢接。 搞铁路国有化那阵,张之洞又劝:“舆情不属,慎行。”载沣丢下一句:“有兵在”,这句话,成了笑柄。 几年后兵也没了,地也没了,连皇位都没了。 清廷灭亡,看起来是一场大火烧来的,但点火的是这些年的一步步内斗、一次次失策。 皇族内阁是火药,新军倒戈是火星,虚伪立宪是导火索,而载沣这个人,是火药堆最中间的那根引线。 想集权,没本事;想改革,不真心;想稳军心,不懂人;想保皇权,不敢断。 太弱,太虚,太慢。 百年清廷,到他这儿就散了。 参考资料 金冲及:《晚清七十年(下卷)》,中华书局,2003年,第214-227页。
载沣被慈禧推上大清摄政王的大位之后,才不配位,亡国之兆是接二连三。 载沣一上台,
暮江吟声
2025-04-16 15:42:05
0
阅读:89
温故知新
草包一个,抓兵权把统帅换了就行吗?得把各级指挥官通通换一遍,再把兵打乱重编,重新训练。
宇化贤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
江渐月
载沣这个人能力的确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