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贪腐大案:山阳知县毒杀查赈钦差,嘉庆盛怒之下大批人头落地 嘉庆十三年(180

林硕言 2025-04-16 12:18:38

嘉庆贪腐大案:山阳知县毒杀查赈钦差,嘉庆盛怒之下大批人头落地 嘉庆十三年(1808年),江苏地区发生一起惊天大案,贪污了赈灾银的山阳知县,竟然毒杀了朝廷派遣的查赈钦差,而且还勾结上官伪造成自杀现场。嘉庆帝闻讯大怒,将山阳县令和钦差仆从等人全部处死,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亦被流放。

黄河决口朝廷拨款赈灾,山阳知县侵吞赈灾银两 嘉庆十三年(1808年),苏北一带暴雨连绵,导致黄河决口,江苏淮安一带首当其冲,一时间洪水泛滥成灾,房倒屋塌、百姓流散、饿殍遍野。朝廷得到地方奏报,嘉庆帝不敢怠慢,立即下诏拨款赈灾。

在这种惨不忍睹的时刻,作为朝廷官员本应恪尽职守,而作为山阳知县的王伸汉却不思赈灾,反而对赈灾银动了歪心思。他一面谎报灾民人数,冒领赈灾银,共领到赈灾银九万余两;另一面却缩减实发数目,克扣赈灾银,光是一个人就贪污了两万五千两。 当然,入仕多年的王伸汉是十分懂得“为官之道”的,他并未将贪污的赈灾银全部据为己有,而是将上上下下都打理了一番,实现利益均沾,从而结成攻守同盟,使得大家都成为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其中王伸汉的直管上司淮安知府王毂便收了一千两好处费。

嘉庆皇帝也知道“大灾必有大贪”的道理,因此在调拨赈灾银后不久,便又诏令两江总督铁保调派人员前往受灾地区查赈,其中便包括新科进士、江苏候补知县李毓昌。 李毓昌是山东即墨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因品学兼优而闻名乡里。李毓昌先是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考中恩科举人,后又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考中戊辰科进士。李毓昌科举中第后,便以“即用知县”的身份被分派到了江苏抚署候缺。

按照清朝制度,官员如果没有实职,便没有俸禄,只有在办理差事时才会拿到一定补贴。因此,各督抚在临时派遣人员执行公务时,往往会优先派遣那些候补官员前往,一来是为了让他们熟悉官场事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作对他们的一种照顾。 李毓昌不久便查出问题,王伸汉收买不成痛下杀手 李毓昌奉命与其他九位钦差一起前往山阳县查赈,山阳知县王伸汉为了避免暴露,便又使出了花钱消灾那一招,结果九位钦差皆被收买,唯独李毓昌始终不为所惑。其他九位钦差收了钱财,自然有意替王伸汉隐瞒,于是便只剩下了李毓昌在尽力查办。

李毓昌于同年九月到任后,便立即率人前往各地核查,每到一村必定亲临民户,对每户人口和领取的赈灾银两情况登记造册,勘验受灾程度和漏赈冒领现象。至十月,李毓昌核查两乡完毕,便发现了大量王伸汉贪赃枉法、克扣赈银之事,于是立即将情形汇总,准备上禀淮安知府。 收买失败后,王伸汉便一直在关注李毓昌的动向,在察觉到自己贪污事情暴露后,王伸汉大为震惊,急忙修书以商讨公事为由,将李毓昌诓回县衙。

李毓昌回到县衙后,王伸汉立即设宴款待,席间软硬兼施的劝道,“公初为官,不知做官的诀窍,日赴茅舍,访贫问苦,天寒地冻,过于劳累,可谓慕虚名而失实惠,实非为官道,望公三思。” 然而,为人正直的李毓昌根本不吃这一套,当即便严词反驳道,“为官之道贵在清廉,攫取饥民之口食非民之父母之所为。对克扣赈银之事任公自为之,在下实不敢自污以欺天也,然我必呈之上台,以救生民于水火,以正朝廷之律令”,说罢拂袖而去。

王伸汉见李毓昌软硬不吃,为了避免贪污之事被揭发,于是心生毒计,他用钱买通了毓昌的三个仆人李祥、顾祥和马连升,唆使三人在李毓昌的茶水中下毒,以致李毓昌腹痛吐血,又用丝带将其勒死,最后伪造成自缢身亡的情形。之后,王伸汉与淮安知府密谋,以李毓昌自杀身亡定案。 李毓昌遗物暴露疑点,嘉庆帝大怒惩治贪官 嘉庆十四年(1809年)春,李毓昌的妻子赶到山阳县替丈夫处理后事,结果在丈夫遗物中发现血衣,以及写有“山阳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的禀贴残稿,因而对丈夫之死产生怀疑。

李毓昌的妻子托人对丈夫开棺验尸,结果查明丈夫乃是生前中毒,并非自缢而死。李家人得知消息,自然不肯就此罢休,李毓昌叔父李泰清当即便赶赴京城向都察院告状,嘉庆皇帝本就对贪官横行之事极为恼火,立即下令彻查此案。 在皇帝下诏督办下,案情很快便被查明,嘉庆皇帝盛怒下亲自做出批示,于同年夏将谋害李毓昌的贪官王伸汉、王毂和刁吏包祥,以及恶仆李祥、顾祥、马连升等全部处死,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日章也因此被流放,同时还惩处了其他涉案的官吏和九名查赈大员,其中首恶王伸汉的几个儿子成年后也被发配新疆。

李毓昌冤案至此才得以沉冤昭雪,为褒奖李毓昌秉公执事之举,经礼部议奏,嘉庆皇帝谕旨,“追封加赏李毓昌为知府衔,照知府例赐恤;按四品官例给予全葬银二百两,一次致祭银十二两;加赏李公之叔李泰清为武举人;李公无子,为继承其香火,恩准将其侄李希佐继承为嗣,并加恩赏为举人,准其一体会试,继统书香,以示奖忠之意。另有地方府道捐资一千两,与李公遗孀林氏作为其嗣子膏火所需及其女子之嫁资。” 此外,嘉庆帝还亲赐《悯忠诗》五排三十韵,命地方官员于李毓昌墓前修御制《悯忠诗》碑楼以褒节,并刻石立于李毓昌墓前。

0 阅读:49
林硕言

林硕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