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回看宋人科考作弊及要受到的处罚 自打隋朝那会儿起,科举考试就成了读书人的独木桥,一路走到唐宋,更是成了当官的必经之路。就像吴潜说的:“不进那个进士的门,就别想当朝廷的官。”科举啊,不光是挑人才的法子,还是穷小子翻身的大好机会。可话说回来,“有钱能使鬼推磨”,有好处的地方,总有人想走捷径。宋朝科举虽然改来改去,但作弊这事儿,还是跟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一茬。 宋朝科举,那竞争叫一个激烈,考生多得跟鱼儿过江似的,可名额就那么几个,于是有人就开始动歪脑筋了。南宋有个叫范仲艺的官员,数了数,作弊手段有十来种呢:改户口、改年龄、冒名顶替、怀里藏小抄……这里面,“枪手代考”和“关系户开后门”那是最火的。比如说,天圣年间,庐州有个叫王济的小子,为了在开封考试,愣是把兄弟关系改成了父子;还有那个大权臣秦桧,更绝,直接给孙子秦埙透题,让他轻轻松松过关。一般的考生呢,就靠点“夹带小册子”这类便宜货,还有的书店,竟然明目张胆地卖作弊工具。这些行为,简直就是往科举的脸上抹黑啊!别看宋代朝廷使出了浑身解数来防舞弊,可那些小聪明还是像野草一样,春风一吹又冒头。到了下期节目,咱们就来扒一扒宋代对那些作弊高手的“特殊照顾”。就像老话说的,想赚钱得讲规矩嘛。科举这条路,本该是光明大道,结果愣是被一些人的私心给整成了满是刺的玫瑰丛,真是让人摇头叹气啊!
古代科举考试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回看宋人科考作弊及要受到的处罚 自打隋朝那会儿起,
古老时光剪影
2025-04-16 03:50:1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