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在火车上被炸成重伤,并没有当场死亡,被抬回大帅府,临终前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6 01:28:39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在火车上被炸成重伤,并没有当场死亡,被抬回大帅府,临终前安排了三件事:第一:“这毫无疑问是日本人的阴谋,我已经没救,必死无疑!”第二:“惟宜严守秘密,不使外人得知,一面力持镇静,维持秩序。”正是这个原因,张作霖被炸后的十几天都秘不发丧。第三:“立马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希望诸人辅助之。”   2007年,一位来自台湾的商人抵达沈阳,来到张氏帅府博物馆。   那一年距离张作霖去世已经79年。   张作霖的孙子张闾实初到售票处时,对着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不需要买票。   那时,张闾实的穿着显得十分得体,身着西装,面容端正。   但游客通常都会按规定购票。   张闾实透露自己是张作霖的孙子。   张闾实的父亲是张学浚,而张学浚则是张作霖的第六子。   售票员通过电话向博物馆馆长张力报告了这一情况。   张力馆长接到消息后,也感到惊讶。   多年来,张学浚的后人从未回过大陆。   张馆长决定亲自接待他,并安排了导游为他讲解大帅府的历史。   在游览过程中,张馆长与张闾实深入交谈。   这种情况让他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桩风波。   1993年,沈阳一名名为张学忠的男子声称自己是张作霖的第九子。   张学忠当时向公安机关申请改名为“张学忠”,并声称自己的母亲告诉他,父亲是张作霖。   尽管他提供了张作霖名字的文书和印章,最终,经过调查,张学忠的身份证是伪造的。   许多报纸也对其进行了广泛报道。   这让张馆长对张闾实的身份产生了谨慎的态度。   他主动联系了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赵杰。   赵杰曾了解过张学浚的相关情况,他知道张学浚是张作霖的六子,且早年曾在军统工作,后来定居台湾。   由于此前张学浚家族一直没有回到大陆。   张馆长与赵杰决定联手调查这位台湾商人的身份。   赵杰与张闾实见面后,询问一些关于张作霖死亡的细节。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遭遇刺杀。   张闾实提供了一些家族传下来的信息,他讲述了当时的情形,并否认了关于张作霖死时所说的遗言的流言。   张闾实的描述与历史资料相符,尤其是关于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尚未及时回到沈阳。   赵杰逐渐确信,张闾实确实是张学浚的儿子。   最终,张闾实来到家族长辈的墓地前缅怀祖先。   张学浚的母亲寿夫人于1922年出生,深得张作霖的宠爱。   随着“皇姑屯事件”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东三省沦陷于日军之手。   “西安事变”尽管和平解决,但张学良在此后坚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到南京即被软禁。   东北军逐渐被蒋介石削弱。   张学浚是张学良的弟弟,1939年,他进入天津国立中学学习,并于三年后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   在大学毕业后,张学浚进入了国民党军统设在天津的分支机构,身为张学良的弟弟,他在军统内部并未得到优待,只能担当与美军之间联系的英语翻译工作。   抗战胜利后,张学浚全家前往台湾,后又在香港和澳门居住。   此时,他曾在澳门当老师,教授中文,同时也从事篮球教练工作。   1956年,张学浚的儿子张闾实在澳门出生,他是家中的第四子。   张学浚在澳门生活了十多年,直到1967年,许多难民涌入这座城市,张学浚最终联系到依然处于软禁中的张学良,得到了回应,并带着全家前往台湾。   张闾实回忆,刚到台湾时,他首次见到了自己的大伯张学良。 那时,他并不清楚大伯一直处于软禁之中,只知道家中挂着一张张作霖的照片。   在台湾,由于张学良的历史身份,许多人嘲笑他为“叛将之弟”。   张学浚曾经营过一家木材和竹子的贸易公司,但生意始终没有起色。   张闾实从16岁开始便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最终,张闾实前往美国深造,回国后进入花旗银行工作,并在15年的时间里为银行效力。   1970年代末,张学良终于获得了完全的自由。   他曾计划先去美国探望亲人,然后回到东北,但由于台海两岸关系的紧张,张学良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直到2001年,张学良在夏威夷去世。   张闾实决定代表大伯回到东北,履行大伯的扫墓遗愿。   张闾实终于来到了张作霖的墓地。   张作霖的墓地坐落在辽宁省的抚顺市,大伙房水库东北岸。   因为战乱,张作霖直到1937年才最终安葬。   张闾实跪在祖父张作霖的墓碑前,泪水不禁流下。   他想让祖父知道,尽管家族历经风雨,仍然有后人在这里纪念他。   参考文献;[1]陈思.历史的追问——对话张学良侄子张闾实[J].名人传记,2012(5):8-9    

0 阅读:3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