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将军,为民族复兴和战胜法西斯做出卓越贡献,应该可以被称为人民的功臣吧? 说到张学良将军,得先从他最出名的一件事——西安事变——聊起。1936年那会儿,日本鬼子步步紧逼,东北早就丢了,华北也岌岌可危。国民党蒋介石这边呢,还忙着“攘外必先安内”,一门心思围剿共产党,抗日的事儿老往后拖。张学良看不下去了,他是东北军的头儿,家都被占了,心里那股火憋得慌。他跟杨虎城一块儿,把蒋介石给扣了,逼着他停内战、联共抗日。这事儿一出,整个局势都变了。国共两党后来坐下来谈,二度合作,全国上下总算拧成一股绳,对付外敌。 这西安事变,真不是小打小闹。有人说,没这出,日本可能早把中国吞了。历史学家也老讨论,要没张学良这胆子,抗战会不会拖得更惨?当然,也有人说他这招太冒险,毕竟扣了国家领导人,风险大得吓人。可不管咋说,这事儿让抗日统一战线成了现实,张学良的魄力在这儿摆着,谁也抹不掉。 除了西安事变,张学良在抗战里的贡献也不少。早在他掌管东北军的时候,就不是个软柿子。九一八事变前,他虽然没挡住日本的进攻,但那是因为实力悬殊太大,中央又不给力。可他心里一直憋着抗日的心思。后来西安事变后,他被软禁了,可东北军还是在抗战中出力不少,这跟他的影响分不开。别忘了,他还捐了不少钱支持抗战,1933年那会儿,他就拿出自己的家底,支援前线的部队。这可不是啥小数目,那年头谁舍得这么干啊? 再说说张学良这个人吧。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军阀,接地气得很。年轻时候风流倜傥,爱玩爱闹,可关键时刻真能豁出去。西安事变后,他没跑,也没为自己辩解太多,直接跟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关了大半辈子。这份担当,不是谁都有的。有人说他傻,干嘛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可也有人觉得,这恰恰是他心里有民族大义的表现。为了国家,他把自己搭进去了,这种人能不让人敬佩吗? 当然,张学良也不是没争议。九一八事变时,他执行“不抵抗”政策,丢了东北,这事儿老被拿出来说。他后来解释,那是蒋介石的命令,他一个地方军阀没法违抗。可老百姓不管这些,东北沦陷了,大家伙儿心里都窝火,这账自然算他头上。还有人说,西安事变虽然促成了抗日,可也让国民党内部更乱了,间接给了日本可乘之机。这些争议到现在都没个定论,但你得承认,历史这东西,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再往深了说,张学良对民族复兴的意义,不光在抗战那几年。他被软禁后,晚年在美国住了好久,到死也没回大陆。可他在那儿没闲着,老接受采访,聊自己的经历,反思过去的事儿。他说过,自己最遗憾的就是没保住东北,但也觉得自己为抗战尽了力。这种反思挺难得的,不像有些人,干了啥都不认账。他这态度,至少让人觉得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历史符号。 要说张学良是不是人民的功臣,得看你咋定义“功臣”了。他没像岳飞那样打胜仗,也没像文天祥那样慷慨赴死,可他用自己的方式,推了历史一把。西安事变要是没他,国共合作会不会晚几年?抗战会不会更艰难?这些没法假设,但他的作用摆在那儿,清清楚楚。更别提他后来被关那么多年,没一句怨言,这份苦他替国家吃了,谁能说他没贡献? 当然,也有人觉得“功臣”这帽子太大。张学良毕竟不是完美无缺的,九一八的锅跑不了,西安事变也有后遗症。可话又说回来,谁是完美的呢?历史人物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有功有过,有血有泪。说他不是功臣的,可能觉得他功不够大;说他是功臣的,看中的是他那份为国为民的心。你要问我,我觉得他至少是个有担当的人,民族危难时站出来了,这不比啥都强? 说到战胜法西斯,张学良的贡献是间接的,但实实在在。日本那会儿是法西斯阵营的一员,西安事变推了抗战一把,等于间接削了法西斯的势头。抗战胜利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赢了,张学良在这条线上,多少有点功劳。你说这算不算卓越贡献?见仁见智吧,但没他,历史肯定不是今天这模样。 还有个事儿得提一提,张学良晚年说过,他不后悔西安事变。这话听着挺有劲儿。一个被关了几十年的人,到老了还能这么说,你说他心里得有多大的信念?他不是为自己,是为那时候的中国人。这种人,咋能不让人动容?
张学良将军,为民族复兴和战胜法西斯做出卓越贡献,应该可以被称为人民的功臣吧? 说
浅笑对风吟
2025-04-15 18:14:02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