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个晚上,钱学森从实验室忙碌回到家,和家人共进晚餐,味觉敏感的他感觉到食物味道有点不对,警卫拿去化验后大吃一惊,竟有人在食物里下毒。 1949年10月,当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遍全球时,钱学森正在美国的事业正处于巅峰,已经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同时在美国空军担任重要职位。然而,对于渴望为祖国服务的钱学森来说,这些荣誉与成就都不及回国贡献力量来得重要。当他表达了回国的愿望后,立刻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与限制。 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不懈努力与外交交涉,钱学森最终获准返回祖国,但他所有的研究资料被扣留。1955年9月15日,钱学森踏上了归国之路。他们乘坐的“克利夫兰总统号”经过了夏威夷、日本、菲律宾等地,最终抵达中国香港,然后从罗湖桥跨越深圳河,安全抵达中国大陆。 为了让钱学森迅速融入国内的科研环境,国家安排他前往东北进行考察,深入了解国内的工业建设和技术水平。 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和国防科技的重要基地,对钱学森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那里,他的两位老友庄逢甘和罗时钧正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执教,这所高等学府培养着国防的栋梁之才。尽管该校属于高度保密的军事机构,普通人难以一窥究竟,但钱学森的到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黑龙江省委的迅速行动和国务院的特批,让他得以进入这所学院,了解到国防教育和科研的前沿。 陈赓将军的亲自接待,以及随后的晚宴,为钱学森提供了一个与中国军事科技界精英深入交流的机会。晚宴上,陈庚将军转达了彭德怀的问题——关于中国是否能自主研制导弹。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钱学森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意志的探索。钱学森坚定的回答,体现了他对科技发展的信心。 在周总理的支持下,1956年8月6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科技事业的正式起步。钱学森担任院长后,面对重重困难,特别是在技术装备极度落后的条件下,他和他的团队仍坚持不懈地工作,用算盘和草稿纸完成了大量复杂的计算工作。 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下,钱学森的人身安全成了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刁九勃的到来和专业的安保团队的组建,体现了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保护。尽管安保工作做到了极致,仍然暗藏风险。 1964年,中国原子弹研发进入关键阶段,国家安全处于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在这个时期,一起针对钱学森的食物投毒事件让整个国家震惊,毛泽东主席亲自关注此事,并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部署加强钱学森及其家人的安保措施。 随后,钱学森一家被迁入更为安全、配备严密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宿舍,专门成立了由段恩润带领的八人小组负责他们的食品安全。段恩润不仅有着坚实的医学化验背景,还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其专业和政治素质均得到了高度认可。为了确保钱学森一家的饮食安全,周总理特别批示从国外采购先进的食品检验设备,为段恩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段恩润和他的团队日夜守护在钱学森一家的身边,通过精细的食品检验流程,确保了他们的饮食安全。这种前所未有的保护措施,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甚至超过了国家高级将领的待遇。 钱学森本人虽享受到如此高规格的保护,却始终保持着对个人生活的简朴要求。他在回国初期面临经济拮据,而在经济条件改善后,他甚至提出降薪请求,不愿意接受高于实际工作贡献的报酬。所有的奖金和额外收入,他都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需要的地方,他深信自己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而非追求个人财富。 钱学森的坚持不仅体现在对工资的态度上,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拒绝回到曾经提供给他丰厚待遇的美国。改革开放后,虽然中美关系有所改善,不少美国的科学家和学者希望钱学森能前往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但他坚决拒绝,选择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继续奉献给祖国。 在钱学森晚年生病住院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反复叮嘱家人,要求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不要给国家添麻烦,更不要扰乱百姓。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在他的告别仪式上,数十万人自发前往送行,表达对这位科学巨人的深切缅怀。即使在他离世后,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以国家之礼送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964年一个晚上,钱学森从实验室忙碌回到家,和家人共进晚餐,味觉敏感的他感觉到
史说畅谈呀
2025-04-15 09:56:08
0
阅读: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