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视察合肥,罗瑞卿对张治中感慨:主席第一次破例 1958年9月,毛主席应邀视察安徽。此行邀请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张治中将军同行。张治中是安徽巢县人,一直希望毛主席能到家乡看看。毛主席曾笑着对他说:"看来,你这个人的乡土观念很重喔。" 在北戴河开会期间,毛主席邀张治中稍等,一同去安徽视察。张治中欣然同意,吩咐秘书做好准备,并叮嘱"我每天都会跟在毛主席身边,你要记得把他讲的每句话都记下来。" 9月16日,在公安部长罗瑞卿、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等人陪同下,毛主席乘车抵达合肥。途中,毛主席看到农民在田间"烧包子"(一种农活),就与曾希圣讨论其作用,了解到可以积肥、杀虫、改良土壤,毛主席还补充"大概还有深耕的作用吧"。 下午,一行人来到舒茶人民公社。这是安徽第一个、全国第二个人民公社,以种植茶树为主。毛主席参观了制茶厂、茶叶远景规划展览室,听取汇报后指出:"人民公社将来也要种蔬菜,种蔬菜也要专业化。" 毛主席、张治中、罗瑞卿先与全国妇联、省妇联干部座谈。毛主席询问沿途稻谷长势和宣传工作情况,并打趣"不要光看女的,男同志们的工作也要看一看嘛!"在座谈中,毛主席得知有干部曾在新四军服役,便说:"咱们就要有战争年代那样的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官兵平等,军民一体,多好啊!" 晚上,毛主席观看了庐剧《牛郎织女笑开颜》。剧中提到"人民公社要管天管地管神仙",回去后他精神依旧,拿书阅读、工作,还给曾希圣写信谈观感:"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骄傲。" 1958年9月17日,毛主席在张治中、罗瑞卿、张云逸、曾希圣等人陪同下参观安徽省博物馆。见到楚大鼎,毛主席绕着鼎身转了一大圈,幽默地说:"这个大鼎,里面能煮一头大牛哇!。" 毛主席对博物馆的矿产、农业、水利、财贸、除四害等各个主题陈列区都详细了解。除四害陈列馆最令他感兴趣,馆中陈列着几十种帮农民除四害的工具。 安徽之行中,毛主席在博物馆逗留时间最长。他赞扬说,各省都应设立这样的博物馆。 9月19日,毛主席一行准备启程前往芜湖。沿途有大量群众围观,维持秩序成了难题。张治中提议来个"夹道欢送",既让群众看到毛主席,又方便维持秩序。毛主席罕见地同意了。 原计划现场群众15万,但消息传开后,盼见毛主席一面的群众达到30万之多。从毛主席住处到车站,街道两侧站满了男女老少。蒙蒙细雨丝毫没有减弱大家的热情。 在万众期待中,毛主席、张治中、罗瑞卿、曾希圣等人出现。毛主席与曾希圣坐头车,向群众挥手致意。罗瑞卿、张治中、省长黄岩紧随其后。欢呼声此起彼伏,群众高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在雨中与群众同在,车队缓行半小时才抵达火车站。时年毛主席已60余岁高龄。进站后,群众紧随涌入站台。毛主席数次走出车厢向大家挥手。直到3点火车开动,依依不舍的人群才渐散。 那天合肥很多群众要写信回家,分享见毛主席的激动心情。邮局门前排起长队,直至深夜仍人头攒动,工作人员忙得顾不上吃饭。 而列车上,毛主席、罗瑞卿、张治中等人回味着在合肥的日子。罗瑞卿感慨地说,这种夹道欢送,是毛主席多次视察中的第一次破例。以往为安全考虑,都避免让群众围住。每次护卫毛主席,罗瑞卿都提心吊胆,生怕出现意外。 1953年正月初五,毛主席在武汉游览黄鹤楼。春节期间人山人海,为安全考虑,警卫员提醒罗瑞卿。罗瑞卿恳请毛主席戴上口罩。 几个眼尖的小学生认出毛主席,兴奋地大叫,惊动了楼上游客。人群蜂拥而至,将毛主席团团围住。 罗瑞卿大喊:"快,快把主席围住!"拥挤之下,就连警卫员身上的铁皮水壶都被挤扁。 在罗瑞卿指挥下,一行人喊着口号,带毛主席向江边移动。杨尚昆、李先念等领导同行。罗瑞卿苦口婆心:"请大家自觉让出一条路,让我们的毛主席先走好不好?" 终于在群众配合下,毛主席走到江边登上船只。他摘下口罩,站在船上向岸上群众挥手告别,人群欢呼不断。 据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当时人挤得水泄不通,群众让路时他真想当场下跪谢恩。毛主席则幽默地感叹:"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出不了的颐和园!" 类似场景在南京中山陵、安庆一所中学也上演。多亏罗瑞卿指挥有方,保卫人员尽心尽力,才保护了毛主席安全。此后,罗瑞卿对保卫工作更加重视。 张治中也为群众对领袖的拥戴而感动。毛主席说:"群众如此,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能当家做主了,是国家的主人了!"张治中认为这源于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人民才有了幸福生活,才能由衷欢笑。 毛主席笑逐颜开:"他们已经看到我们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看到自己的美好远景了。" 毛主席、张治中、罗瑞卿等人继续视察之旅,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1958年,毛主席视察合肥,罗瑞卿对张治中感慨:主席第一次破例 1958年9月,
史说畅谈呀
2025-04-15 09:51:05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