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战斗中,志愿军炮兵排长王宗重发现,美军坦克每天都来破坏我军工事。于是他主动申请执行猎杀任务,没想到,靠着一门无后坐力炮和三发炮弹他就打出了堪称奇迹的操作。 1949年的寒冬,王宗重和他的同袍们迎来了他们部队的重大转折点。那时,他们的部队被整编成为20兵团67军201师202团,王宗重被任命为炮兵营1连1排的排长。 1951年兵团被派遣入朝参战,进入朝鲜战场的那一刻,67军从安东踏上了他们的征途,参与了那个秋季激烈的防御作战。在这段期间,王宗重担任了无后坐力炮排的排长,指挥着一种特殊的武器——36式无后坐力炮。这种武器,原本是利用美国的设计图纸生产,解放战争期间被我军缴获,能够轻松摧毁坦克和碉堡,且便于人力携带,成为了他们的得力助手。 随着战争的进展,王宗重和他的1排被赋予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阻击美军的第7师。他们的阵地位于3号公路旁,这里是一片战略要地,公路两旁是深沟和山沟,成了双方的分界线。在这条狭窄的公路上,美军的4辆坦克如同不受束缚的野兽,每天都对我方阵地发起猛烈的攻击,使得王宗重和他的战友们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面对如此形势,我军决定采取行动,目标直指那四辆制造混乱的美军坦克。王宗重通过缜密的观察,发现了美军坦克的行动规律,并向上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计划在一个涵洞下埋伏,利用地形的优势,对美军坦克进行突然的袭击。然而,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先压制对面山上的南朝鲜军队火力,保证潜伏部队能秘密进入并占据有利位置,同时还要确保敌人无法察觉到我军的意图。 经过指挥部的反复论证,王宗重的计划最终获得了批准。 夜幕降临,战场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王宗重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在黄昏的微光中,我军开始了他们精心策划的攻击。轻重机枪的火力全开,弹雨如洪水般倾泻在对面山上的南朝鲜军阵地,炮火连天,场面一时间变得极其壮观。南朝鲜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陷入了混乱,纷纷寻找掩蔽,试图避开这场突然的暴风雨。 就在这混乱中,王宗重带领着4名精英战士,背负着他们的秘密武器——两门36式无后坐力炮,藉着夜色低声快速地穿过被荆棘和树丛覆盖的小山沟,不声不响地横过3号公路,到达了预定的战斗位置。他们将一门炮藏于山根之下,而另一门,则由王宗重亲自带领进入涵洞,隐藏身影,等待最佳的攻击时机。 此时,对面的敌人仍旧被我军的火力压制,对即将到来的威胁毫无察觉。当地时间6点钟,正如王宗重所预料的那样,美军坦克的履带声响起。坦克的轰鸣声在战士们的耳畔回荡,按照既定的规律,美军坦克开始向志愿军阵地发起炮击,再次造成了破坏。 按照计划,王宗重负责的小组目标是最前方的那辆坦克。他们从涵洞中悄然出击,迅速而谨慎地占据了发射位置。瞄准,集中精神,然后是王宗重冷静的指挥声:“发射!”紧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夜空,目标坦克被命中,一阵金属碎裂的声音随之响起。当负责打击敌方尾部坦克的炮弹因视角问题偏离了目标,未能击中敌人时,局势似乎变得对我方不利。这个意外的失误让王宗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在美军坦克的机枪火力如雨点般疯狂扫射之下,他冷静地装填炮弹,一发不偏不倚地击中了美军最后一辆坦克的履带,令其丧失了机动能力。此时,中间的两辆坦克,开始在狭窄的公路上慌乱无措。 王宗重和他的战友们没有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他们随即利用第三发炮弹及另一门炮发出的炮弹,精确地击中了剩下的两辆坦克,瞬间改变了战局。坦克内的美军乘员,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懵,纷纷跳车企图逃命,却在我军阵地上轻重机枪的猛烈扫射中,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就在这胜利的瞬间,敌人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开始向王宗重他们猛烈反击。炮弹和子弹如同冰雹般倾泻而下,但这五个英勇的战士,在密集的弹雨中,扛着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最终安全返回了自己的阵地。 他们回到阵地时,虽然身上的衣物被荆棘刮得破烂不堪,但每个人都安然无恙,。这次行动中,仅用五发炮弹,便一举摧毁了敌方四辆坦克,不仅消除了我军面临的一大威胁,还大大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这场战斗的胜利迅速在我军中传开。国内主要报刊争相报道这一英勇的事迹,王宗重的名字也因此声名鹊起。到了1952年底,王宗重被荣选为“回国汇报团”的成员,向祖国和人民汇报了这次胜利的经验。他的英勇事迹被记以二等功。
一次战斗中,志愿军炮兵排长王宗重发现,美军坦克每天都来破坏我军工事。于是他主动申
史说畅谈呀
2025-04-15 09:46:05
0
阅读:48
苏米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