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丁晓兵把一只手揣进裤兜走路时,两名纠察上前纠正,丁晓兵笑着说拿不出来,两位纠察:“首长,请你放严肃一点”,丁晓兵说你摸摸,纠察摸了后立即退后两步敬礼! 原来,丁晓兵只有一只胳膊。 他就是被称为用左臂敬礼的军人。 他曾经用左手写下诗句“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挂在自家的客厅,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党和人民。 凡是和丁晓兵有过接触的人,都会从他身上感受到不甘平庸、永不服输的锐气和力量。 丁晓兵出生于1965年,是安徽合肥人。小时候的他就有一个当兵的梦想,所以他非常喜欢看军事类的书籍。 1979年,正在上初中的丁晓兵了解到了越南反击战,小小年龄的他听说越南兵驱赶华侨,伤害我国人民时,他心里充满了愤怒,主动要求去武装部报名参军。但是人家嫌他年龄太小,让他长大了再来。 1983年,丁晓兵终于到了参军的年龄,于是他就去报名参军了。 参军后的丁晓兵一直表现得非常积极勇猛。 1984年,丁晓兵所在的侦查大队参加边境防卫作战。 为了能够参加防卫作战,丁晓兵用鲜血写下战书,最终领导被他的真诚所感动,让他去了前线。 一次,丁晓兵和战友们潜伏到敌方阵地前沿执行侦查和抓捕任务,抓捕任务出奇的顺利,但是撤退的时候,敌人对他们展开了报复,并向他们扔了手雷,结果丁晓兵的胳膊被炸断了,断裂的手臂只有一点点皮挂在上面。 丁晓兵的胳膊被简单包扎了一下,由于他们撤退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灌木,丁晓兵的胳膊老是碰到树木,为此,丁晓兵只能用匕首把胳膊割掉,缝在了腰上。(想想那个场景都觉得疼,可想而知,丁晓兵受了多大的罪) 此次战役过后,丁晓兵荣立一等战功,荣获团中央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成为战斗英雄后,扑面而来的很多单位许诺给他的体面的工作,鲜花和荣誉。还有人劝他趁着明气大,给自己找条后路,但是丁晓兵不为所动,他说什么也不离开部队。 不仅如此,他还拒绝让下岗的弟弟承包部队的生活服务中心蔬菜供应,他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弟弟的兄长,还是部队培养的党的领导干部,面对利益的考验和诱惑,他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1988年,丁晓兵本来有留校任教和进入机关单位的机会,但是他却去了太湖边凤凰山窝里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 上任的第二天,连队紧急集合训练,因为一只手不方便,丁晓兵最后一个打好背包走出来,当时其他战友都在盯着他一个人看,有怜悯的目光,还有怀疑的目光。 那一刻,丁晓兵的脸瞬间红到了脖子根。 从此,他开始训练自己的左手,从用左手拿筷子、系腰带、写字、打背包,甚至还用上了嘴和脚,一段时间后,丁晓兵打背包的速度全连没人赶上他。 2003年,我国南方遭遇洪水,丁晓兵所在的部队去参加抗洪抢险,在洪水面前,丁晓兵依然冲在最前面,一只胳膊不能挖土,他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他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就这样,他和战友坚持了18天。 最终,他带领的部队被武警总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荣获集体三等功。 一次,丁晓兵带着战术班的11名战士到后山搞战术训练,谁知课目刚进行一半,就开始下起了大雨,地上一片泥泞。11名战士脸上露出犹豫的表情,但是丁晓兵二话不说,直接卧倒,在泥水地里做示范。 没想到几个动作下来,他的右肩膀的伤口被撑裂了,流了好多血,战士们看到这里,一个个也都在泥水地上练开了。 2004年10月16日,距部队20公里外的马山发生重大火灾,丁晓兵带着灭火弹和其他战友上山灭火。有战友看他提着灭火弹非常困难,就主动帮他,可是被他拒绝了。 后来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大火终于被灭。 事后有记者采访丁晓兵,“作为一名领导,你指挥指挥就行了,用不着自己亲自上。”丁晓兵却说“在这种危急的时候,任何豪言壮语都是空话。我上去,尽管灭不了多少火,但那是一种姿态,一种决心,更是一种无声的命令!” 丁晓兵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指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丁晓兵的英勇事迹远不止这些,他的故事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英勇和奉献,更是对军人职责、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忠诚的体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诠释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独臂军人”丁晓兵,用他如铁的意志向世人证明:“不完美”的人生也精彩,军人风骨永存留! 人可以有残缺之躯,不可有残缺之志。丁晓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一定能达到丁晓兵的高度,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丁晓兵学习。学习他的责任感,学习他的认真负责……
一次,丁晓兵把一只手揣进裤兜走路时,两名纠察上前纠正,丁晓兵笑着说拿不出来,两位
陌上花开四季情
2025-04-14 14:52:2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