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南岛可以解放,金门却不能?毛主席:我们上面有一支奇军 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解放军对海南岛发起了总攻,经过半个月的战斗,于5月1日解放了海南全境。但人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金门岛离大陆的最近距离不到两公里,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海边就可以看到对岸;而海南岛和大陆之间隔着的那条琼州海峡,平均宽度达29.5公里,为什么海南岛可以解放,而金门却不行呢? 按理来说,解放金门是最简单的,我们的火炮甚至可以直接打到上面,而琼州海峡那么宽的距离,超出了当时火炮的射程,一旦发起进攻之后,只能靠战士们手中的轻武器了硬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解放军在金门战役全军覆没! 要解释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海南岛能胜利解放,除吸取金门战役的教训和准确的运筹帷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岛上面有一支近两万人的神秘部队在接应。 这支神秘部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琼崖纵队”,他们和中央长期失联,身居孤岛英勇奋战,让红旗插在海南23年不倒,在关键时刻立下大功,避免海南岛成为“第二个台湾”,毛主席直接说:海南能解放有两个因素,其中一个就是琼崖纵队! 那么,琼崖纵队是如何在海南战斗23年不被消灭,也没有被赶走的呢? 琼崖纵队的番号是在1947年10月才有的,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在这之前,琼崖纵队用过的称谓或者番号有很多,例如琼崖工农革命军、琼崖工农红军等等,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本期视频统一用“琼崖纵队”。 琼崖纵队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7月,当时大革命已经失败,自老蒋在上海开了屠杀共产党的头之后,全国各省市的国民党当局也效仿,他们很早就视共产党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要动手很久了,只不过碍于“国共还在合作”,才不敢下死手。 海南岛虽然距离上海很遥远,但这股邪风刮得很快,海南的国民党当局不择手段打击共产党组织,整个海南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为了不让刚燃烧起来的革命之火熄灭,琼崖特委将各县的武装都收拢到一块,成立了“琼崖讨逆革命军”,这也是琼崖纵队的最初班底。 不久后南昌起义爆发,共产党人拿起枪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年轻的毛泽东更是在几天后的武汉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处在草创阶段的琼崖纵队,深刻领悟了这句话,以南昌起义为蓝本,发动了九月暴动,在海南中部琼东县嘉积镇的外围据点椰子寨,打响海南武装暴动的第一枪。 椰子寨战斗规模不大,但却让国民党急得团团转,他们知道,共产党非常善于发动群众,如果不把这点星星之火掐灭,后面做大做强了想要消灭更难,于是调集了一个营部队扑向了椰子寨。 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和广东省委特派员杨善集,各带着官兵抢占有利位置反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敌人有轻重机枪、迫击炮,弹药非常充足,而椰子寨的琼崖纵队官兵,平均每支枪只有十来发的子弹,打一会儿就完了,最后只能被迫撤出。 椰子寨的失利,让琼崖纵队的首长深感还是自己还是太弱了,加快发展队伍才是硬道理。共产党的队伍背靠底层百姓,所以发展得很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了1400余人,是琼崖讨逆革命军刚成立时的两倍。 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让国民党当局大惊失色,连夜从广东调来了4000余名国军围剿。这时候的琼崖纵队可以说是危机四伏,虽然队伍发展到了一千多人,但既缺乏军事训练,也缺粮少弹,战士们手上拿的都是老套筒子、汉阳造、土枪等老掉牙的装备,膛线都磨平了,即便如此,都做不到人手一支,有不少战士还拿着大刀长矛。 敌人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远在琼崖纵队之上,所以这次反围剿打得非常艰难,部队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损失,就连设在海口城内的琼崖特委机关,都被特务摧毁了,大批的领导被捕遇害。 国民党当局知道这次围剿并没有完全将琼崖纵队消灭,有一部分突围了出去,他们很容易隐藏在群众之中,所以采用了坚壁清野的方式,“通共者杀、窝共者杀、见共不报者杀”,不断挤压琼崖纵队的生存空间。 最要命的是,当时的广东省委受到一些人的影响,制定了错误的政策,要求琼崖纵队“要以城市工作为中心”,让他们打回城市。可是,琼崖纵队在有群众基础的农村,都生存得很艰难,如果到没有群众基础的大城市,岂不是羊入虎口? 好在时任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王文明,有非常强的魄力,顶着压力,拒不执行广东省委的错误命令,要枪毙也好,处分也罢,总之一定要为海南保留下革命火种,于是他带着剩余一百三十多名官兵,向母瑞山转移。 母瑞山在定安县的最南端,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可攻可守,是开辟根据地的好地方。琼崖纵队到了之后,一手拿着枪,一手拿起锄头,自力更生,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又发展到了1300多人,保存了革命火种。
为什么海南岛可以解放,金门却不能?毛主席:我们上面有一支奇军 1950年4月16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4-14 14:17:45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