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年仅17岁就被迫嫁给了蒋家傻儿子。新婚夜,蒋少爷嘻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看到杨荫榆就扑了上去,杨荫榆情急之下,一把撕破了蒋少爷的脸。
杨荫榆出生于光绪十年,这是一个有新思想进入却又没有完全普及的时代。
杨荫榆是家里三个女儿里最小的一个,原本年纪小更加会得到疼爱一些,可是因为两个姐姐长得肤白貌美,母亲对长得黑黑的,虽然算不上丑的她就不怎么喜欢。杨荫榆没有得到疼爱,她也没学会讨好,所以家里人对她就比较漠视。
家里为她挑选的夫婿,居然都没有想到对方就是一个傻子。
她被迎娶到婆家,行完礼,她就盖着盖头端坐在床边上。等了许久,她的丈夫蒋家大少爷才来,他迫不及待的掀开盖头,杨荫榆第一眼看到他,还没来及有表情,留着哈喇子的他就想要朝她扑过来。
杨荫榆被吓到了,出于本能的反应,她去推他,他的力气比她大,她推不动,只能用手挠破了他的脸。她还没有哭,就因为疼,他的丈夫反而大哭了起来。
婆家人一窝蜂的冲进门来,丈夫抱着婆婆就哭起来,他说:“娘,她打我!” 婆婆看着杨荫榆就教训她:“他是你丈夫,你怎么能够打他呢?”
杨荫榆的婆婆是一个强悍的人,杨荫榆看到她本能就有些怕,可她还是哭着说:“是他先非礼我的。”婆婆指着她骂道:“你丈夫与你亲近,这本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你妈难道你没有教过你顺从!”
杨荫榆不服气,她说:“你儿子就是一个傻子,我不要嫁给他!”婆婆说:“这可由不得你,你嫁到我家,就是我家人的人,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说完,婆婆带着她的儿子走了,就把杨荫榆一个人留在新房里。杨荫榆越想越委屈,她才有17岁,她还有大好的年华,她不该嫁给这样一个人,她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 于是,她第二天趁着还没天亮,她就一个跑回娘家了。
杨荫榆跑回娘家,天一亮婆婆就发现了,她就让轿子来接杨荫榆回家去,可是杨荫榆不走,她不想再回去了。奈何,轿子被打发走了,可是婆婆的贴身侍女又来了,她奉命一定要把杨荫榆带回去。
侍女说了一句话:“少奶奶要是不跟我回去,夫人就亲自来请你了。”
杨荫榆哭着不肯走,母亲劝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丈夫再不好,你都是别家的人了,你跟着她回去吧!”杨荫榆怕婆婆,而且,娘家也不留她,她只能回去了。
但是,她和丈夫的相处,让她备受折磨,她承受不了,于是,过了几天又偷偷跑回家来了。这一次,婆婆再也没有了好脾气,她直接就带着冲到了杨家,非要将她抓回去。
杨荫榆怕了,她不想走,她看着婆婆来要抓她,她就只能躲到杨绛母亲的大床帐后面。可是,她的身影还是被发现了,婆婆一点面子都不给她,带人像抓小鸡一般带回去了。
杨荫榆在婆家的生活可想而知,绝对不会好过,她的几次回娘家早就让婆婆对她没有了好脸色,杨荫榆在婆家勉强待了两年,她逃跑了。她登报声明离婚!
她的这个行为彻底激怒了婆家,婆婆不再强迫她,却骂她就是“丧门星”,娘家也觉得她丢了家里的面子,没有人理解她。杨荫榆自己也很委屈,为了她自己的幸福,她顾不得其他人了。
要知道,离开婆家的她,这一年也不过才是十八九岁的一个小姑娘而已,她被众人嫌弃,唯独她的哥哥还想着她,送她去念书。杨荫榆也想明白了,这辈子她都不想再嫁人了,她想要给自己争取一条出路,那就只有读书了。
杨荫榆读书很努力,从学校毕业后还得到了公费去日本留学的机会,后来,她又到美国格伦毕业大学取得了教育学的硕士学位。
杨荫榆的生活到这里都是励志的,因为她出色的学历,北洋政府就让她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去做校长,她可是第一个女校长,但是,校长的名声响亮做起来却很难。
当时的学生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新思潮,他们在国家动荡的岁月里渴望民主和平等,但是杨荫榆接受的是外国教育,她不懂得变通,她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读书的任务,她不准他们参加游行,限制他们的思想和行动。
甚至为了镇压学生运动,她还让警察参与其中,学生们对她的行为不理解,甚至掀起了一股“反杨”学潮,杨荫榆让政府镇压学生,间接导致了“三一八惨案” 的发生,她对此难辞其咎,就在担任了一年半的校长后被迫辞职了。
杨荫榆没有地方可去,她只能去苏州投奔杨绛的父亲,可是她这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懂人情世故,还刻意为难杨绛的母亲,没办法,她就只能自己搬出去住了。
她确实不够好,可是在苏州,她看到日本人强抢女子,她居然敢一个人到日本军营去写抗议书,她还成立了一个女子补习学校,用来收留那些担心被日本人迫害的女性。她保护了女性,也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
就在1938年1月1日,她被日本人哄骗到一个桥上,将她54岁的她枪杀了。她的身体落到河里,还是一个曾经为她修房子的工人把她捞起来。
她的遗体就被随便放到一个现做的棺椁里,因为太过仓促,棺木来不及刨光,也不能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杨荫榆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资料来源:杨绛《回忆我的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