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最“色”峡谷,每天“粉红”20分钟,揭秘背后真相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以15度角,缓缓地斜照在甘肃张掖冰沟丹霞的岩壁之上时,奇迹便发生了——整片峡谷,于晨光之中,泛起了一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以15度角,缓缓地斜照在甘肃张掖冰沟丹霞的岩壁之上时,奇迹便发生了——整片峡谷,于晨光之中,泛起了一片转瞬即逝的玫瑰粉色,仿若那大地,在黎明的时分,静静地涨红了脸庞。

这片被称作华夏最为“绚烂”的峡谷每天仅向世人呈现,二十分钟的惊艳景象。它就像一位羞涩的佳人,只有在特定的时辰,才会展现那令人心醉神迷的绝美容颜。

这抹惊艳的粉红,源自于白垩纪时期,沉积而形成的砂岩。一亿多年前,此地是巨大的湖泊,砂砾以及铁质矿物,层层地沉积着,在时光里,渐渐地固结成岩。

岩层之中的铁元素,宛如天然的调色师——三价铁Fe³⁺,轻松愉快地,展现出红色;二价铁Fe²⁺,简洁明快地,显示出青灰色。它们以不一样的比例,相互混合,造就了丹霞地貌那丰富多彩的,色彩层次。

为何这抹玫瑰色如此短暂?答案藏在阳光的角度里

日出时分,太阳在地平线上15度角时,光线必须穿透更厚的大气层。大气分子对短波长的蓝紫光散射最强,对长波长的红橙光散射最弱——这被称为瑞利散射效应。于是抵达岩壁的主要是柔和的红色光谱。

更精妙的是,此时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一天中的峰值。水分子附着在岩层表面,改变了Fe³⁺与Fe²⁺的光学性质。水分子的极性,让铁离子的电子跃迁能级发生微小的变化,增强了特定波长的吸收与反射,使岩层对红色光谱更为敏感。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光线的角度发生改变,直射光渐渐取代了斜射光,与此同时湿度也开始缓缓下降。这个极为完美的光学窗口,从开启直至关闭,大概需要20分钟上下。

每天出现的“脸红”现象实际上是地球进行新陈代谢的一种体现

夜晚降温之际,岩体之温度低于空气,水汽于孔隙间缓缓地凝结。日出前后,岩层之含水量达至最高值。太阳升起以后,温度逐步回升,水分便开始缓缓地蒸发。此湿度之昼夜节律,促使铁离子之价态于表层发生可逆性之变化——恰似大地在呼吸,每一次呼吸皆带来色彩之细微变动。

地质学家发现,这片丹霞的“脸红”程度还能预报天气。如果那玫瑰粉色,特别地浓郁,并且持久,往往预示着,这一天湿度较大,可能是个阴天。色彩若黯淡,短促些那么通常迎来,晴朗且干燥的天气。

脆弱生态,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

值得注意的是,张掖七彩丹霞的地层,总体上胶结程度差,质地脆弱。加之土壤盐碱程度较高,地表缺少植被予以保护,其表面极易风化,基本上一踏就碎,一踩就陷。

这个时候,当前气候快速变化,河西地区降水略有增多,这会促进流水侵蚀和地层风化,使七彩丹霞的条纹串色,给景观赋存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张掖七彩丹霞只可远观,一经破坏无法自我恢复,也很难人工修复至初始状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地质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