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在综艺节目中对当下短剧创作生态的批评,引发了广泛讨论。他指出的问题切中行业要害。
当前短剧套路化创作泛滥,“重生”“复仇”等模板反复使用,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原创能力匮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部分短剧为追求流量,真实性让位给眼球经济,脱离现实的夸张冲突频现,违背了戏剧源于生活的规律。而且艺术价值与商业效益失衡,创作团队只关注速食效果,忽视人物动机和情节逻辑。
公众舆论对此反应多元。多数观众表示共鸣,大量短剧“无脑幼稚”“剧情雷同”,让人观看后产生无力感。但也有不同声音,有人觉得短剧是时代产物,快节奏适合现代人解压。还有网友质疑批评双标,认为传统影视剧也有夸张处理。行业观察者提出审美降级是普遍困境,要靠优质内容破局。
唐国强的批评与他个人艺术轨迹相关。从“奶油小生”到戏骨的蜕变,让他注重创作深度;历史正剧创作的严谨态度,与当下快餐式创作形成对比;主旋律创作强调真实,和部分短剧的“悬浮感”冲突。
短剧兴起填补了市场空白,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但口碑佳作不足5%,过度追求“算法友好型”内容会恶化创作生态。不过,行业也有创新突破的可能,横屏短剧、“纪实短剧”都在探索。而且经典与潮流的碰撞,或许能催生新灵感。
短剧行业要健康发展,需平衡市场需求和艺术追求,创作者应提升原创能力,注重内容质量,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传递艺术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