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故事的开头有些许伤感,您还愿意看下去吗?如果,故事的希望恐怕渺茫,您还愿意守下去吗?如果,故事的结局也许无果,您还愿意爱下去吗?
当看到镜头里,被救治的小朋友看到陈行甲老师,一路狂奔冲上去,抱住大腿往上爬,我被这一幕感动到了。
这一刻让我产生了共情,感觉特别温暖。
看完陈行甲老师讲述传薪计划的故事,直接被感动哭了。
传薪计划公益项目:皆在为抗疫一线牺牲英雄的未成年子女提供长期陪伴关怀。
为这些失去父母的未成年子女提供陪伴,陪伴他们长大。
陪伴他们到大学毕业,陪伴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直到他们走向社会。
当我听到为163个孩子,每年给平均12000元的补助,直到他们成年,但是给钱只占到工作的1%的时候,我很好奇另外99%是什么。
那99%是给孩子6个板块,15个小的方面的人生成长陪伴。
给每个孩子心理支持,给每个孩子健康保障。
给每个孩子营养照护,给每个孩子学习成长。
给孩子爱好和特长培养,给孩子找朋辈导师。
每一个环节,经过严格专业筛选和足够的细致入微。
细致到每个月两箱牛奶送到校门口。
严格到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报名成为朋辈导师,最终没被选上。最后在陈行甲老师的读书会上说了句:陈老师,我无比的放心,因为连我都没选上,这个传薪计划的朋辈导师是多么的靠谱。
孩子喜欢篮球,带他去见姚明。
孩子喜欢梅西,带他去看世界杯。
……
为每一个孩子做了一份档案,里面没有隐私,只有成长,只有每个孩子一路陪伴的点点滴滴。
每个孩子大学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把这份档案送到他手上。
当陈行甲老师说,最小的一个孩子大学毕业那天,这个项目关门,眼里泛着泪花。
对孩子们说:我们没有忘记你爸爸。
看到最后这一刻,我忍不住哭了。
如果说公益慈善是救苦救难,讲好穷人的故事来博得社会的同情,找社会筹钱,给穷人付医疗费,付学费,付生活费,给钱给物等等。
我更被公益路上的点点滴滴所感动。
看完访谈,让我对公益慈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真正的公益,不是有钱人秀道德的场所。
别把公益看成道德叙事,公益是一件事,一个事业。
陈行甲老师说,中国的社会力量太薄弱了。
他想通过社会创新/链接社会资源,跟政府融合式互补能量,来推动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公益为脆弱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系统,不仅是帮助个体,更要让社会支持系统成体系的解决一类社会问题。
陈行甲老师谈起爱人,孩子,自己所做的事业时,嘴里滔滔不绝,眼里充满爱。
当聊到他的爱人,为了他,放弃远高于他10倍的工资,嫁到农村,离开原本还不错的工作环境,到穷乡僻壤安身立命。
这种牺牲,可能是因为爱吧。
他们分手了两次,他的爱人经过彻夜难眠想了好些天,最后依然选择到山里去找他,跟他在偏僻的乡镇生活。
当他问起爱人为什么最终还是愿意选择他。
他的爱心说:“假如将来我嫁给一个人,未来人生中的有一天,我想起行甲我会不会后悔”。
她的答案是:我一定会后悔。
看到视频不断的拉长放大,当所有画面聚焦在这个男人的脸上时,我看到红润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感激和知足。
让我想起了我媳妇,爱人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男人对另一半的称呼,我更喜欢媳妇的称呼。
我媳妇也是一个充满爱的女人。
她会为了一只马路边被车子撞死的小狗,骂骂咧咧好一会儿,责怪开车的司机。
她会为了小区里找不着回家路的小猫咪,担惊受怕。
有一次,中午在小区楼下遇见一个老人,找不着回家的路,老人没有电话,也说不清楚自己住哪里,他在找自己的孙子。
下午我下班回到家,在厨房炒菜的她,还在担心楼下晃来晃去的这个老人是否找着了孙子,是否已经回到家。
媳妇问我,回来的路上有没有遇见这个老人,要是没找到回家的路,我们报警吧。
路边遇到老人摔倒了,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把他扶起来,媳妇已经走上前去了。
有次回老家的路上,遇到背着竹筐的陌生老太太,媳妇让我停下车,要不我们捎她一段路吧。
太多太多次,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帮忙,要不要上前,这个犹豫的瞬间,媳妇已经把我还在考虑的事做了。
她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任何犹豫,本能的反应就上前了。
让我看到了她内心的善良和对这个世界充满爱。
公益也好,慈善也好,生活中的很多看似跟自己无关的事,总有人勇敢向前,总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这一切都是因为爱,爱会给人力量。
陈行甲老师说:最极致的心理学,不是理论,不是方法,不是表达,不是话术。
最极致的心理学是爱,爱会给人力量。
看了他一路的故事,想起自己身边的故事。
这个世界因爱而充满活力,充满力量,这个世界因爱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