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文学界,森鸥外是与夏目漱石齐名的“明治文豪”,他是《舞姬》的作者,是明治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日本陆军军医总监。
森鸥外
19世纪末,他曾远赴德国留学,学习西方医学,并带回了一套“神经-消化病理”理论。他崇尚理性,反对迷信,曾推动日本医学现代化。然而,这位“理性至上”的医学精英,却因一个致命错误,害死了三万日军——只因一碗白米饭。
森鸥外穿制服照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陆军深入满洲时,一种怪病在日本军营蔓延:士兵们先是双腿浮肿,继而呼吸困难,最后心脏衰竭而亡。军医们惊恐地发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士兵不是死于枪炮,而是倒在了行军途中。
日俄战争,日军登陆满洲时
这种"军营怪病"正是脚气病(Beriberi)。这是一种因维生素B₁严重缺乏导致的营养病。而根本原因,就在于军队长期只发放精白米作为主食。
日军配给的精白米,经过反复碾磨,已经剥离了富含维生素的米胚。长期单一饮食导致士兵严重营养不良,完全剥除了对身体至关重要的胚芽和营养成分。
士兵不是被饿死,而是吃得太“精细”了。
脚气病患者
其实,在此之前,日本海军方面早已意识到问题根源。在日清战争中,海军医官高木兼宽发现,只要在军粮中添加麦片或糙米,脚气病便可大幅减少。
高木兼宽医官通过实地研究,初步提出了脚气病与碳水化合物饮食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尽管尚未明确“维生素”概念,但方向是对的。
高木兼宽
森鸥外彼时已是陆军军医体系的权威人物。面对海军提供的数据与实证,他选择了否认。他坚持认为脚气病与饮食无关,而是“内脏神经失调”“血液循环不畅”,应通过按摩、针灸、服药、进补等方式进行治疗。
他主张:“大米无害,问题在人本身。”
森鸥外
历史档案显示,在战争最激烈的1905年,日军脚气病死亡率高达15%。战后统计,有20多万日军感染脚气病,其中3万余人死亡。死因大多记录为“衰竭”“心脏麻痹”,但根源皆指向严重的营养不良性脚气。
日俄战争照片
有人开始质疑森鸥外的判断。
然而,他不为所动。在军事会议上,他冷静地辩解道:“死亡的原因复杂,不能归咎于饮食。”甚至有史料记载,他反对前线换粮实验,理由是“可能影响士兵的食欲与士气”。
战后,森鸥外未被追责,反而高升为天皇御医,主导编写了日本陆军的《防疫手册》,更以小说家的身份写下《舞姬》《雁》《高濑舟》等作品,成为明治文化象征之一。
而三万日军的死亡真相,直到维生素B₁的发现才被彻底揭开。
来源:
[1] New World Encyclopedia - Mori Ogai
[2] Efficacy vs. Ideology: The Use of Food Therapies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Beriberi in the Japanese Army in the Meiji 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