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的清晨,美国交通部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它给中国几家航空公司设下了48小时的倒计时——要么放弃飞越俄罗斯领空,要么迎接制裁。
这一纸命令,带着熟悉的傲慢。 理由依旧冠冕堂皇——为了“公平竞争”。可这公平,从来就不是对等的。
美国航司的困境,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 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美国率先封锁俄领空,俄罗斯顺势反制,一夜之间,美国航司被挡在了全球航线的天窗之外。 原本13小时就能飞完的纽约—北京航线,如今得在北极和中东之间兜个大圈。 15个半小时,耗油多、人工贵、航程长。 光是燃油账单,一年就能让美航司心口发凉。
他们估算,这样一绕,每年要损失20亿美元。 三年下来,血亏60亿。 代价惨烈,却没人敢说,那是自己政府亲手掘的坑。
于是,锅自然得甩出去。 特朗普团队找到了“最方便的敌人”——中国航司。 那句“要么放弃俄领空,要么制裁”,不过是把国内政治的焦虑包上了星条旗的包装纸。
可这逻辑,漏洞百出。 中国航班飞越俄领空,不是临时取巧,更不是特权。 那是早在2018年就签下的中俄空域合作协议。 按规则办事,本该天经地义。
更荒谬的是,大多数中美航线,根本用不着经过俄罗斯上空。 上海到旧金山、广州到洛杉矶,全都走太平洋航线。 这场“公平竞争”的指控,连地图都懒得看清楚。
真正的症结,在美航司自己身上。 2024年,它们获批的航班执飞率只有68%。 不是没有航权,是没人飞。 飞行员不够,空管人手短缺,连地勤都在流失。 机队停在停机坪上,跑道空着,飞机却飞不起来。 然后,他们把亏损归咎于别人。
这场戏,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 去年美方就要求中方“放弃飞越俄领空”作为谈判条件。 结果谈崩。 一年后,特朗普又把旧剧本掏了出来,换个封面继续演。
选举季的影子,藏也藏不住。 美国航空业在2024年给特朗普团队投了四千多万美元的竞选资金。 他们要一个答案,要一个姿态。 于是,这场政治秀登上舞台。
可惜,特朗普似乎忘了——航空业的天空不是美国独有。 一旦对中国航司动手,中方的反制不会缺席。 限制美航司航班、收紧中国市场航权,这一连串动作足以让美国航空公司更伤筋动骨。
届时,失去的就不只是利润。 那是中美民航合作多年来的信任基础。 更可能,是全球航线格局被再次撕裂。
空域正在变成政治的战场。 当天空被一张张禁令切割,世界的距离就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远近,而是被政治意志拉扯的冷漠。
美国一边高喊自由竞争,一边亲手筑起壁垒。 他们不缺飞行员培训计划,不缺技术与市场,却偏偏缺一点理性。
六十亿的亏损,买不来尊严。 而特朗普这份两天通牒,更像一场对选票的献祭。
他忘了,天空不是威胁的工具,航线不是政治的筹码。 制裁一旦落地,输的绝不会只是航班表上的那几条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