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玉
凌晨五点,抚顺的天还没有完全放亮,路灯的光晕尚未褪去,我已早早的起床来到了辽宁雷锋干部学院综合办公楼的楼下。昨夜一场小雨刚歇,风里裹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深吸一口,满是沁人心脾的清爽——这份独属于清晨的静谧,恰好适合与这所承载着特殊精神意义的校园,来一场深度对话。
因为受邀参加《雷锋》杂志创刊10周年总结交流活动,有机会来到了雷锋精神发祥地——抚顺,并且入住在辽宁雷锋干部学院。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自己当然格外珍惜。找机会游览一下雷锋学院,早早的纳入了自己的个人规划。从学院的南入口开始游览,最先撞入眼帘的是“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影壁墙上三幅依次分两排排列的大字,在晨色中格外醒目,字句间是对雷锋精神的敬意和学院办院宗旨的诠释。驻足细读,字里行间仿佛能听见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精神回响,也瞬间让自己对接下来的游览多了几分肃穆与期待。
影壁墙后面是直接面对综合楼的步行主通道,沿着石板路往前走,“初生”“成长”“榜样”三个独立的红底白字宣传立牌依次排开,像是在徐徐展开一幅雷锋精神的传承画卷。“新生”板块介绍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苦难童年让雷锋更加珍惜新社会、新生活。“成长”板块介绍雷锋1958年更名,体现雷锋的奋斗与思考。雷锋如一棵傲雪青松茁壮成长。“榜样”板块介绍了雷锋1960年入伍,雷锋始终把祖国需要与个人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学生、农民、工人、还是战士,雷锋始终是先进的标尺,学习的榜样。每一块立牌都配着简洁的文字概要,无需过多解读,便能让人读懂雷锋精神从过去到现在的延续与力量。“丰碑”是花岗岩雕刻的雷锋手握钢枪的站立雕像。雕塑右后方在学院综合楼,该楼高20层,拥有各种教室、会议室、多功能厅、餐厅、宿舍、小剧场、健身场所、书吧、超市等每日可接待1000余人的学习培训。手握钢枪站立的雷锋雕像与辽宁雷锋干部学院综合楼同框一定意义非凡,于是便拍下珍贵的照片。
主通道的两边,被分隔成四个花园,22棵松树有规律的地列其中,挺拔的枝干在晨风中轻轻摇曳。这22棵树,正对应着雷锋同志22岁的生命长度——虽短暂,却如松树般坚韧常青。树下的草坪被打理得十分整齐,精心挑选的雷锋日记精彩内容牌嵌在草坪间,造型各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我愿意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这些熟悉的文字,在清晨的绿意映衬下,更显真挚动人,仿佛雷锋的声音就在耳边轻声诉说。两边草坪的中央各有一个造型别致的动物造型,走近一看,原来是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吉祥物“福鹭”。“福鹭”原型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白鹭,“福”为“抚”的谐音,代指承办城市抚顺。大白鹭体型修长,羽翼洁白,每成群飞到大伙房水库繁衍生息,是抚顺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抚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具象表达。“福鹭”手持接力棒,振翅奔跑,展现了健康向上、拼搏向前的精神风貌。其头顶的五色羽毛,象征抚顺在“十四五”期间,努力实现“五个抚顺”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花园的道旁的灯杆上,安装着精心设计的灯杆旗。“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勇于争先 顽强拼搏”“为党育才 为党献策”“弘扬雷锋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这些简单过目难忘的话语,像是一声声温柔的提醒,让人在行走间,不知不觉将雷锋精神的种子埋进心底。“我在雷锋学院等你”的打卡立柱在广场的中间处屹立,“雷锋精神代代传”“这里就是雷锋城”“努力成为雷锋那样的人”“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标语让人情不自禁的想拍照留念,因为自己一个人晨游雷锋学院,只能自拍了……
友爱河静静流淌,穿学院而过,将学院的广场划分两个部分,桥横跨在水面上,桥下的流水在晨色中泛着微光,一座座水滴观景台沿河而建,增添了新的景观。“英雄本色”“人民代表”“光辉足迹”“旗帜飘扬”4大板块宣传立牌也集中于此,不仅是对雷锋事迹的再回顾与具体展现,也是对雷锋成长与精神的高度提炼和概况。走上桥面才发现,这里被布置了大量丰富的内容。桥面的石板上,铭刻着雷锋在抚顺的重大事件:从担任校外辅导员,到带领战士参加义务劳动,再到帮助邻里解决困难……每一个事件还标注着时间与地点,像是一条“雷锋足迹路”,让人踩着这些印记,就能重温那段温暖的岁月。
过桥后,两门退役的59式、57式火炮静静停放在一侧,深绿色的炮身带着岁月的沧桑,为这座以“雷锋”命名的学院增添了浓厚的军事元素。雷锋同志生前就是一名军人,这两门火炮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象征着雷锋精神与军人担当的深度交融,让人不由得想起雷锋“甘做革命螺丝钉”的誓言。
学院西北门因为施工虽然临时关闭,但是靠近院内的围墙背面“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11个红色大字让人过目难忘,综合楼前面还有两块宣传橱窗布置的井井有条……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的晨游已接近尾声。错峰游览的好处,便是能在无人打扰的静谧中,慢慢感受每一处细节背后的深意,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自己与精神的对话,自在又安心。
正准备返程时,迎面跑来一位军人气质满满的同龄人。偶遇了曾被作为《雷锋》杂志封面人物重点报道的自主择业军官金正洪,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因为刊登他的那期杂志自己做了收藏格外记忆犹新,再加上综合楼大堂最显眼处《雷锋》杂志封面人物宣传墙也有图片。同为退役军人,我们俩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不仅彼此添加微信好友,还来到了一楼大厅,在中央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心里有爱脚下生风的雷锋铜像前留下合影留念。
抚顺是雷锋精神发祥地、全国学雷锋活动策源地,拥有全国最集中最丰厚的雷锋文化资源。9月28日,晨游雷锋学院,恰巧赶上2个重要纪念日。7年前的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6年前的28日,辽宁雷锋干部学院成立。学院坐落于抚顺市经济开发区,是中组部批准的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中国民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等,是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学雷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一个多小时的游览结束,天已渐渐放亮。这场清晨的探访,没有热闹的仪式,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在辽宁雷锋干部学院的每一处角落,雷锋精神都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能触摸、能感受的温度,是能让人在平凡中看见伟大的信仰。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连会议展览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教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用名:王玉,笔名:海无边、宁浦。军旅20载,3次荣立军功。曾任10余家报刊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32部,发表作品1000余篇,获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多年,撰写策划案、材料及推文超100万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