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的酣畅淋漓,让关于《喜单2》的故事彻底完满:在单口喜剧的场域中,就是要让一切真相都真实发生。现实或许纠缠不休,但至少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打出一场对抗世界的直球战役。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我们已经见证过许多个高光时刻,然而总决赛祭出的终极大招,依然超越了预期。
当“悍匪”翟佳宁轰碎一切“端着”、“体面”、“粉饰”,怼天怼地甚至都怼到了自己头上,此刻,极致的酣畅淋漓就是喜剧的最大公约数。
网友说得形象,一帮人一起看,“嘎嘎嘎”的笑声整齐得就跟仪仗队节奏似的,都爽疯了。
更酷的事情是,此间唯一的技巧就是简单真相而已,用真相夺冠,还有比这更单口喜剧的吗?!
观众选中他,为的也正是这场自己无法打响的直球战役,这份现实中并不容易寻见的无所顾忌。当这个莽直的人代他们释放出了种种的郁闷纠结,让他们同感着痛快透彻的宣泄,他们终将会收拾心情,出门重新对抗世界。
事实上,在过去的这两个月中,《喜单2》就是这样成为年轻人最依赖的情绪出口。
因为它有着许多双鹰眼,帮观众去看透广谱生活中的众多真相;它总能在真实生命的欢乐豁达与伤痛成长中,找到持续对话的力量;它更会在落地的经验与哲思中,为年轻人配出可速效可长效的多元解药。
单口喜剧及其中生活着的人们,从来不是一个保持距离、真空创作的行业,它就是普通普遍的人群本身——这正是单口喜剧穿透年轻人生活的根本,也是喜单的关键生长因子。
广谱生活、百般情绪,单口喜剧正让世界无所遁形今年又有许多因《喜单2》抚掌大笑的时刻,其中一定有王越在总决赛上的“内衣经”——青春期女生穿矫正内衣的尴尬回忆被她打趣消解,“八字不合”“铁圈泪”,亏她想得出来。
而她竟还能做成连续剧,从个人的一次性内裤囧事,到结合时事讽刺黑心厂家,最后神来一笔“站在国际大舞台上,我担心的是‘没有底’”的双关,多层的好笑多重的升华,创作也太妙了。
路人通过舆论场对单口喜剧形成的印象,往往狭窄地停留在某些切面;真的扎入喜单才会发现,广谱生活、百般情绪,毫不夸张。
在《喜单2》中,有考学考公、求职租房、融入社会规则的年轻人N件套;有养宠、婚恋、疾病等普遍性日常热点;有关于信息茧房、滤镜泛滥、AI侵袭的时代思考;当然,更有诈骗、隐私安全、网络暴力、歧视、性骚扰等严肃议题……
广阔又多元的观察视野,一方面透出了单口喜剧创作感知的敏锐度,能由非常具体的微观细节,引出最大化的共鸣。
总决赛上刘旸就引出了这样一个观察——很多电梯,会用按键上的盲文为盲人解决选楼层的问题,却常常没有楼层播报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下——他在其中感慨,“世界总是差一点点就能成功”。不过既然这就是世界的真相与常态,刘旸觉得年轻人更应不在意嘲笑,只管专注追求理想的过程。
另一方面,创作在进一步打破局限,跨过狭窄经验也跨过某些人群似乎就只能讲某类话题的刻板,自由度打开,能力大爆炸。
比如20多岁的林简七去观察常见生活选题“合租”时,就不会停留于心酸窘迫的悲喜剧,而是别具一格地将“空间”的虚实意义扩展——从一张小床两个大男生同睡的境况中,他提炼出“穷人就是好收纳”“阶级越高越不拥挤”的表达,形象地描摹了社会竞争与阶级差距的部分本质。
值得点出的是,部分网民对于女性演员有偏见,认为“性别对立”就是她们的能力与手段——打破这种认知就得靠实际行动,我们在《喜单2》中看到,性别题材正凸显出新的思考广度和深度,向外审视整个社会的体制、规则,向内审视个人主体性的成长;在性别之外,许多女演员则在妙解时代精神症候、各行业乱象、人工智能、文化差异等种种命题,释放出女性视角真实的多元性。
而在这样的广谱创作中,喜剧人希望给予年轻人的也是多元配方的情绪解药。他们或是冲击,或在解构,或者直接骂到爽,让“宣泄”不只有表层。
在总决赛上,被称为女侠的嘻哈,最新递给大家的是一根“擀面杖”。她觉得不合理的规则就该像冷饭一样被端走,无论面对校园欺凌、职场小鞋还是性骚扰,她的态度就是开干,因为忍耐会让人们“失去对美好的向往和感知”。重要的是,此前空姐制服改革的全社会热议,已用事实证明了“大声说出来”真的有用。
于祥宇是另一派系,他拥有好似《哈利·波特》中的“滑稽滑稽”咒语,那些令人们倍感压力的事物,在他这一下就泄露底气。比如笼罩在一代代社会新人头上的“社会化”阴影,他却以哲学为兵器进行解构——“最早的社会化训练是应用于狗身上”,“现在人已经成了动物的总和,把进化论倒着看就是资本论”——拆掉它的包装,让年轻人对说教祛魅,不要受困其中。
张踩铃在同场拆碎的则是“为你好”的谎言。她说许多所谓的“人生真理”其实是被包装过的“高级骗术”,“女生就该找个轻松的工作”“女人天生就会照顾人”“母爱应该最无私”,当所有这些话术形成闭环,女性就可能被锁在失去自我的困境中。
而唐香玉则上演怼人教程,她喊话那些自以为是指点他人的人:你要是能说了算,你就去高铁站说“把烟掐了”,去美国说“把枪放下”——好有理,更解气!
在过去的这两个月中我们真正地感受到,单口喜剧的照射,让世界简直无所遁形;而在《喜单2》中,不断不断在增加的思维与风格的活跃,更是为了让观众拥有多样的选择,可以真正享受到单口喜剧带来的丰厚滋味。
将伤痕与成长化为心意,一场场普通人之间的生命对话《喜单2》开播后,仍在进行节目录制的房主任,收到了家乡老姐妹发来的消息:“谢谢你老房,你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平常我们能说给谁听,谁又能听。”
入行仅一年的房主任在今夏的爆火,或许就在于,中国还有很大很大的那么一群人,需要有人为她们说话,也对她们说话。透过这一缩影去看,整个喜单能够辐射到广谱情绪,能够引爆多次出圈的共鸣,正因为是许多真实的生命自身在说话。
郭麒麟在节目中说,单口喜剧可能是众多舞台表演中更没有门槛的一个;庞博也提到,《喜单2》的不少人,别说在观众眼中,哪怕在圈内人眼中也是新人。《喜单2》呈现出的正是线下单口喜剧如今的一种真实样貌与生长状态:打破精英创作的高墙,更多人奔着喜爱跨界而来,普通人群像愈加凸显;年龄、身份多元的他们,带来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单口喜剧对社会角落有着更多的触达,实现着整体表达维度的进一步拓宽。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演员本身就是先一批以单口喜剧为出口,为自己的人生求解的人。经过一定疗愈的他们,如今正以真实的伤口、觉醒、成长、收获,去启发和鼓舞他人。
最典型的莫过于黑灯、小佳,他们想走出残障群体常常身处的较弱处境,追寻一些自己的理想与高光。房主任、刘仁铖、王越,男女老幼各不相同,却都曾身处底层泥潭,需要有抓得住的生存出路。唐香玉、张踩铃,无论是从农村走入城市还是出国镀金返乡,接受过优秀教育的她们,同样逃不脱的是被定义的女性人生和茫然的自我意识。
一定程度上,单口喜剧让他们脱胎换骨。
黑灯和小佳,在自己的特殊人生中找到专属能量。黑灯对我们说,谁的人生不是在“摸黑”前行,大多数人生困局的解法其实就是走出去,你们的自信还不够“盲目”。小佳向大家讲,他的人生一直都在体会“缓慢”,其实人老了以后也就是“做小佳”而已,根本没什么可怕。
走到总决赛的张踩铃和唐香玉,已将自己曾面临的所有繁杂困惑,返璞归真成了两个答案——一个对自己说“你很好”,一个对旁人说“是我要”,她们用力地一遍又一遍向女孩们强调。
房主任则戏称自己的觉醒不是“自然醒”,而是被忍受不了的生活“吵醒”——但那又怎样,只要醒了就好,什么时候醒也都不算迟。
通过单口喜剧,他们的释怀与快乐,在相似相通的处境连接中打动着观众;而与此同时,他们作为普通人,通过单口喜剧能挣到钱能生存了,逆袭人生掌控人生的过程构成故事的另一面,同样在积极地释放着能量。
在去年喜单结束之后,许多选手的线下演出都迎来了新的爆发。据我们的追踪,以票务网站数据计,黑灯、唐香玉已与众多“老人”并肩,有着近阶段最受欢迎的专场巡演。王越和良言等人在北京的专场演出,不断加场,从俱乐部小场地一路加到坐席数更多的中国木偶剧院、北京喜剧院等专业剧场。
事实上,根据中国行业演出协会8月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观察,一定程度上受喜单等节目影响,脱口秀/单口喜剧已成为剧场演出第二大品类,上半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了134.9%。尤其是对于年轻群体具有较高吸引力,00后购票占比达23.0%以上,超出演出行业均值。
而就在《喜单2》播出期间,房主任已经开始了全国主打秀巡演,嘻哈王越也很快将开启新的专场。当听到这样的新消息时,节目现场欢呼声掌声持续多时,一场场线下再奔赴的相约已经提前落下。
够格的行业平台,允许真实能量生长一整季喜单,到了总决赛之时,其实也正来到节目自身表达的高潮点。
这一期场上,有许多超出常规的状况发生。
嘻哈的节目抛开了“竞技性”,一反此前与观众的激烈共鸣,耐心地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浪漫的亲情故事。
翟佳宁做好“骂完再见”的准备,将远在香港的星爷,近在眼前的观众、嘉宾全体“得罪”个够,更说“我在线下就是这种情绪,这是节目组允许我的”。
由于他上场效果太炸,后面的选手一起来讨论更合适的表演次序,于是可能最不会受到影响的刘仁铖站出来接棒,让其他人能够得到一些缓冲。
所有这些人,大家似乎只是在共同完成一个日常的拼盘演出,没有在认真计较成绩,想的更多是集体的表演完成度,是要用好内容对观众负责。在一旁观战的杨天真都感慨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没有功利心的总决赛下半场”。
而当最终翟佳宁在全场观众真实的投票中意外夺冠时,小鹿道出了一句灵魂总结,“他骂开心了,做那么简单的事情,却实现了夺冠那么复杂的目标,原来这一切就是做自己”——至此,《喜单2》的故事表达彻底完满:在关于单口喜剧的节目中,就要让一切真相都真实发生,保持真诚,重拾初心。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就在《喜单2》中,时不时就会有选手提起,脱口秀/单口喜剧综艺已经十年了——潜台词往往指向未来可能面临“赛制内容疲惫”。那么在这样的周期之中,一个真正希望对单口喜剧有价值的平台,可以做好的是什么?
在喜单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节目非常珍视与尊重单口喜剧原生的能量,前文所述对真实与真诚的看重,对极致冒犯、创作自由、视野宽度的包容鼓励,正是要将单口喜剧真正的魅力,那些对生活最当下的捕捉能力、线下最可贵的情绪连接,都更好地于线上传递给大众。
同时,正如节目组导演会扛住压力、给看似格格不入的房主任参加比赛的机会,喜单在给更多喜剧人走进观众视野、行业与商业合作视野的机会,让优秀的创作者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在对开放、多元的创作生态的守护中推动行业成长。
而通过一季一季的扎实制作,节目更以自身不断积累的IP影响力,形成单口喜剧的发展促进力和商业转化力,成为他们回归线下与现实时的坚实托举。
由此,喜单不仅以内容本体,记录着单口喜剧一年年的新变化,留下关于其成长轨迹的重要样本;更是以平台作用,在单口喜剧一步步真正成为社会重要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成为关键助推者。
我们期待未来的喜单,继续杀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