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运河上下的文化史诗

语芙聊文学 2025-02-06 17:27:25
《北上》是徐则臣的一部长篇力作,荣获第10届茅盾文学奖。 🍓 它是一条河的演演义,一条大河的史诗,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感觉到京杭大运河仿佛才是书的主人公。小说以京杭大运河为线索,京杭大运河是叙事的背景,发展的空间,它串联起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故事。这些线索如同交织的河流。聚焦了中国从1900到2014年的百年历史。 🍓 故事上有 1900--1934年意大利人小波罗(保罗·迪马克)和他的弟弟马福德(费德尔·迪马克)。小波罗1900年从意大利来中国,在翻译谢平遥等人的陪伴之下,沿着运河溯流北上的探险之旅,最终出了意外。他的弟弟马福德当年是跟着八国联军入侵京津,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又有谢平遥,邵常来,周义彦,孙过程等中国知识分子,还有他们的家族后人们,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沉浮。他们的后人重聚于大运河上,浮想今昔,感慨万千。这种多线叙事结构使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广阔的跨度,能够全方位地展现运河的历史变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命运。 🍓 小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描述。小说不只在地理空间上,描写了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城市、乡镇、村落、码头、江河、湖泊与水利设施,为我们展示了运河上下丰富的人文知识。同时它还是一副运河演变的历史文化之旅。展现了运河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兴衰。从古代运河作为重要的运输交通方式,漕运繁荣,运河沿岸城市和村镇因此兴旺发达,运河好似一条经济动脉。 🍓 然而,到了近代,河运被海运替代,漕粮被税银替代,尤其是近代铁路等新兴交通方式的出现,运河的运输功能逐渐被削弱。作者详细描述了运河逐渐变得冷清,码头不再繁忙,许多船只闲置,这种变迁体现了运河文化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困境。曾经繁华的运河古镇也开始衰落。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很好的融合了历史与现实,以及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北上》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广阔历史视野的小说,通过对人物、运河和文化的精彩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部运河的兴衰史和文化交流的画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