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出差参加若干个活动,都是看未上市的新车,这种活动是全保密的,所有信息都不能公开,更别说拍节目做出品了。
从做出品角度,花时间来这种活动是没回报的,但有另一种价值:我可以对着车企的造车团队尽量输出观点,尽可能的促使他们改变产品的一些特性。
其实单从媒体视角,我更愿意做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各家产品做得如何是各自的造化,我不该插手干预,客观去评价就是了。
但在这个行业久了,我会对产品好坏有横向的理解和判断,具体来讲不是绝对的好坏,而是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其对应用户的预期,能让更多人满意满足。我希望更多的车能让消费者获益。所以我向车企造车团队输出的并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我认为那样会更好”。
如果能够现场打动到造车团队,至少能让他们对我提的问题意见一定程度的理解认同,我的工作就做到位了。具体能不能实现,会不会去实现,还是看他们各自的造化,这个我管不了。
欣慰的是,过去这几年随着中国车企在产品定义、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上的大幅进步,很多我的意见建议,假以时日都能够或多或少的落实到一些。这些“好的变化”,就是我给中国汽车产品和消费者做的一点点“贡献”了。
想到这一层,抽出时间去参加这种不能出品的活动,也就有了更高尚的意义——我们都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并力所能及地出一份力[抱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