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哀悼与忧郁,深入认识自我
语芙聊文学
2024-12-25 15:53:11
🍓《哀悼与忧郁》探讨了哀悼与忧郁之间的关系等重要心理学议题。
作者将忧郁和正常的哀悼进行对比,并试着阐明忧郁的本质 。
🍓
哀悼与忧郁有他们的相似性。它们出现的原因是非常吻合的。 二者均由丧失所引发。哀悼通常是一种对于丧失的反应,即丧失所爱之人,或丧失类似地位的抽象物,比如理想、自由等。
🍓
忧郁也是一种对于丧失所爱的反应。这种丧失具有一定更为理想主义的性质。但这一对象并没有真正死去,而是作为所爱的对象而丧失了(比如新娘被抛弃)。而具体丧失了什么,我们没法清晰的看出,病人自己也无法意识到他丧失了什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病人了解自己的忧郁,明确的知道自己丧失了谁,但是不知道这个谁身上到底丧失了什么。所以由于联系这一种,没有被意识到的对象丧失,而在哀悼之中没有任何丧失是无意识的。
🍓
哀悼时,力比多原本投注在失去的所爱者身上,随着哀悼的进行,力比多逐渐从该对象撤回,虽过程痛苦,但最终自我可恢复自由。而忧郁症患者的力比多则强烈固着于失去的对象,难以撤回转移,甚至自我都无力抵抗这种力比多的贯注,进而产生自恋机制,将失去的对象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
🍓
该理论揭示了自我并非单一稳定的结构,忧郁症中,所爱者的丧失与退行会在自我中建立新的自我认同与审查机制,不同评判机制的交锋构成了忧郁症的症状,这体现了自我受情感和经历动态影响的复杂性。
🍓
这为心理治疗提供了思路,对于忧郁症患者,治疗师可帮助其探索无意识中对失去对象的情感固着,使其将痛苦从无意识层面转移到意识层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实现自我疗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