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夏县:蚕宝宝“吃饼干” 科技焕新蚕桑产业

近日,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夏县裴介试验基地的家蚕研究室内,一项改写传统养蚕模式的创新实践正有序推进——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

近日,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夏县裴介试验基地的家蚕研究室内,一项改写传统养蚕模式的创新实践正有序推进——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落地应用。这一技术革新不仅精准匹配家蚕不同生长阶段的核心营养需求,更有效打破了传统养蚕的诸多限制,为当地蚕桑产业注入强劲新活力,也标志着该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9月17日,记者在该基地的人工饲料养蚕室看到,山西农大蚕科院农艺师王晨阳、尚小芳正有条不紊地喂养蚕宝宝。不同于传统养蚕,这里的蚕宝宝不再单一依赖桑叶,外形似“饼干”的人工饲料已成为它们的均衡新粮。支撑这些健康蚕宝宝“诞生”的,是基地全新投用的催青共育集中智能控制系统——从蚕卵孵化到小蚕培育的关键前期,该系统通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现家蚕前期培育的自动化、标准化,为后续人工饲料饲养筑牢健康基础。

山西农业大学蚕业科学研究院农艺师

王晨阳

人工饲料饲养以后,我们的小蚕期一龄的时候可以做到三天喂一次,二龄可以做到两天半喂一次,三龄可以做到三天喂两次,这样在小蚕期的人工饲料饲养中就把人工减少了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总体来说我们人工饲料饲养和传统养蚕带来的巨大的优势。

人工饲料的喂养效果,离不开前期精细的制作。基地饲料调制室内,农艺师尚小芳与同事正按标准流程,为蚕宝宝准备下一轮“口粮”。每一步均经科学设计与严格把关,从原料配比到加工工艺,皆围绕“精准满足家蚕营养需求”的核心目标。据介绍,这种人工饲料并非简单混合,而是以桑叶粉为基础,搭配玉米粉、大豆粉,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科学配制而成,可依据家蚕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提供精准且全面的营养支持。

山西农业大学蚕业科学研究院农艺师

尚小芳

我们现在进行的这个环节就是饲料调制环节,首先我们要进行称料、注水、搅拌,搅拌完成后我们要进行装袋,就装成这样的袋子,装好之后放到这里进行压平,压平之后我们要上锅蒸50分钟。上锅蒸的时候要注意是水开之后50分钟,蒸熟以后把它拿出来,趁热将它擀平,擀平之后晾到自然温度,放入冰箱进行冷藏保存。

山西是世界蚕丝业起源地,蚕桑产业是山西传统“特”“优”产业。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技术史上的重大变革与划时代进步,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山西农大蚕科院加强技术攻关,2023年,《家蚕小蚕期人工饲料饲养技术规程》山西省地方标准正式制定完成。

王晨阳:“自从我们制作了技术规程之后,我们和企业也进行了加强联系,联系了省内的四五家企业进行技术的示范推广,目前已进入了前期的推广阶段,希望以后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标准出台加速技术落地。目前,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已在山西嫘祖故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地完成试验示范,反馈效果优于传统植桑养蚕,其价值远超“替代桑叶”:不仅打破养蚕季节限制,大幅节约桑田资源,有效阻断蚕病传播、避免农药中毒风险,显著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投入,还能优化养蚕布局、促进蚕儿发育整齐,最终推动养蚕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省力化、工厂化转型。

王晨阳:“下一步,我们将广泛与企业联系,争取在企业进行更多的示范推广,我们也已经开展了全龄人工饲料饲养技术的研究,因为加强这方面研究能够使蚕农们摆脱养蚕季节的限制,我们未来的方向也就是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再进一步的方向就是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我们要实现养蚕的周期的全年无休的机械化、轻省化、省力化,让养蚕技术在我们山西成为一项真正能使企业致富、百姓致富的一个好技术。”

【来源:夏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