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1日,一个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新纪元的里程碑事件——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广为人知的东北老航校)正式宣告成立,它不仅是人民空军孕育的摇篮,更是航空梦想启航的圣地。在那个初创的年代,东北老航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艰辛。学员与教职员工们,在荒芜的山岭与茂密的林间穿梭,不懈地搜寻着日军遗弃或隐藏的航空器械,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毅力,将这些残破的部件重新组装成可用的飞行装备。面对资源的极度匮乏,他们展现了惊人的创造力与适应力:汽油稀缺,便以酒精作为替代;缺乏专业的充气设备,打气筒便成为了飞机轮胎充气的唯一选择;而螺旋桨的不足,更是通过几架飞机之间的灵活调配得到了解决。 就是在这样一段充满挑战与困苦的日子里,东北老航校却奇迹般地孕育出了中国航空事业的未来之星。从1946年至1949年7月,这所传奇的学府共培养出560名航空技术人才,其中包括126名英勇无畏的飞行员、322名技艺精湛的机务人员、24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以及88名在其他关键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保障人员。他们,正是后来撑起人民空军、航空工业以及民航事业天空的最初脊梁。 在老航校迁移的征途上,面对交通工具的缺乏,人们没有退缩,而是用骡马大车承载着日制99高练机,穿越了白雪覆盖的长白山脉与广袤的黑土地。正是在这段艰苦卓绝的旅程中,一位摄影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瞬间,用镜头定格下了这幅航空史上的不朽奇景,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1946年3月1日,一个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新纪元的里程碑事件——东北民主联军航空
历史小破
2024-12-09 03:01:05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