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离开的难度》
琼瑶女士是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人世的,原因只有一个,她不想继续受罪了。
人到老年,各种疾病缠身,还全是治不好的慢病,令老年人活着的每一天都似在受刑。更可怕的是,一旦失能,拖累儿女且不说,自己的体面也荡然无存,人生最后阶段成了难受难堪的苟延残喘。
虽然贪生是人类特点之一,但真到了完全不能自理的那刻,躺在床上等人伺候的老人,恐怕和床下束手无策的医生、以及床下熬到精疲力竭的子女,都有共同的愿望:快别受罪了,赶紧走吧。
然而,即便是大家的共同意愿,即便病人再三哀求“让我死吧”,家属和医生也不敢答应。因为这涉及人伦、涉及法律,更涉及活着的人将来会不会后悔、能不能过自己的心理关。
“放弃治疗”,对于要签字作为法律凭据的儿女父母来说,都是一生中最难写的四个字。这四字意味着抛弃至亲,要让自己从此成为孤儿、或再没有指望的鳏寡孤独。想想都心碎,哪个人愿意面对?
此时,能“自我了断”,也算人生最后的幸运机会。亲人下不了手,那就自己下手了。从此自己不再痛苦了,亲人也不再纠结了。一别两宽,虽然难度极大,但只要坚决告别,彼此都会解脱,伤心只是一时。
抓不住“人生最后的幸运机会”的人很可怜:他们发不出声、甚至失去意识;他们浑身插满管子、甚至死前又做了开创性大手术;他们靠体外循环机器维持生命、他们把人间所有大刑都受了一遍,最后还是走了……
病人吃尽千般苦,还是免不了一死。既如此,还挽救,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恨?到底是舍不得病人?还是不在乎病人感受?
每个中老年人都该趁自己脑子清醒、身体无大恙的时候,认真思考“万一出现我自己做不了主的生死抉择,亲人该怎么对我”这一重要问题。并早早和儿女形成认知统一。这能避免你走前还受一次不必要的大罪。
琼瑶女士早在2017年就有明确表态,她坚持最后时刻要体面离去。所以平鑫涛2019年离世前,她主张给丈夫安乐死,但她做不了主,她的继子女们也因此更加恨她——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不治而亡”的。
“好死不如赖活”,肯定是建立在“赖活一段时辰后就彻底好了”这个大前提之下,否则赖活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