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能喝出仙气?"海南消博会上,一瓶标价988元的"水晶水"让围观群众瞪大了眼。玻璃瓶里三颗水晶石晃得人心动,销售人员唾沫横飞:"这可是捷克国宝级水源地的水,喝一口能补矿物质,水晶还能当项链!"
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时,对方神秘兮兮地透露:"水晶经过特殊处理,绝对安全,塞子卡得死死的,您放心喝。"说罢还掏出手机展示购买链接,俨然把高端水当成了包治百病的仙丹。
总代理樊丽群女士显然深谙营销之道,她给这款水贴满金光闪闪的标签:迪拜七星级酒店的认证、环球小姐的专属用水、卡塔尔航空头等舱的标配。更绝的是,直接把水晶元素融入瓶身设计,让喝水这件事瞬间变得"高大上"。
"已经卖出三瓶了!"樊女士颇为得意。在消博会现场,这款水被放在水晶展柜里,旁边立着"能量水"的牌子。销售人员演示着把水晶取出当饰品的操作,仿佛买水送珠宝占了多大便宜。
但仔细一琢磨,这生意经实在精明。988元买瓶水,附赠三颗不知真假的"天然水晶",既满足了土豪们追求稀缺的心理,又暗戳戳把装饰品成本算进水里。更别说那些"国际大奖""国宝水源"的噱头,查无实据的认证比比皆是。
高端水市场早成了智商税重灾区。从富士山空气水到南极冰川水,从镶钻瓶盖到黄金包装,商家们变着花样收割有钱人。这款"水晶水"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利用消费者对健康、品味的焦虑,把普通商品包装成奢侈品。
更讽刺的是,所谓"能量水"连基本检测报告都语焉不详。水晶里的矿物质能否被人体吸收?长期饮用是否安全?这些问题在华丽的营销话术里统统被选择性忽略。倒是瓶身设计费尽心思,生怕喝的人不知道这水"贵得有理由"。
看着展台上被抢购的"能量水",不禁想起《皇帝的新衣》。当喝水变成彰显身份的游戏,当营销话术替代科学事实,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商业秀,究竟还能走多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