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民党74师覆灭后,华野六纵私自放走俩俘虏,陈毅:更大麻烦在后面 1947年5月13日,陈毅、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略,指挥华东野战军采取“猛虎掏心”战术,突然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山东孟良崮地区。 最终,经过三天的激战,华东野战军全歼敌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等部3万余人,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由此,孟良崮战役成为扭转山东战场战略态势、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转折点,也创造了人民军队战史上少有的割歼强敌战例。 为此,毛主席兴奋地说:此战意义极大,战果自己都没想到。而蒋介石则哀叹“孟良崮的失败真是空前的大损失,令人哀痛。” 的确如此,蒋介石不仅痛惜爱将张灵甫的死去,其实更惋惜74师的溃败,因为这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师。 国民党整编74师的前身是第74军,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打响,由于淞沪战场的形势危机,国民政府开始增设军一级的建制。 1938年8月,74军参加薛岳指挥的江西万家岭战役,在战斗中,时任51师305团团长的张灵甫率部奇袭张古山,田汉将其写进剧本,并创作了74军军歌。 1939年7月,王耀武升任74军第二任军长,并且下辖51师、57师、58师,开始成为按照美式编制建军的部队。 此后,74军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参加了湘北会战、上高战役、雪峰山(芷江)战役等等,都取得了光彩夺目的成绩。 那么74军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其实原因众多。 首先,74军是在抗日战争参加的战役,都是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因此在道义上和行动上都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援,那么74军才能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士气旺盛、所向披靡。 其次,整编第74师的官兵无论在装备还是在待遇上,都比国军其他部队要强的多,单说其清一色的美械装备,就在国军部队中首屈一指,再加上部队长官指挥得当,所以官兵们英勇作战,最终屡战屡胜。 再次,74军几任军长都是严格治军,从而训练了一支军事技术过硬的军队,而训练有素导致全体官兵都有过硬的本领。 最后,由于74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建制关系最为简洁的部队,三个师实力均衡,都能独当一面,且多年没有变动。 由此可见,如此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部队,培养出的官兵必将强悍,据悉,当时国军士兵就流行一句话:“宁可去74师中当一个大头兵,也不想在其他部队当排长。” 所以不难理解,华野为何会调集9个纵队来啃硬骨头,目的就是要将74师全部歼灭,灭其锐气,震慑顽敌,增强我军士气。 那么,我军取得孟良崮大捷,也几乎全歼会74师,甚至师长都被击毙,按说全军上下应该欢欣鼓舞才是。 谁知道陈毅居然在沂水县召开的华野团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发火了,原来华野六纵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私自放走74师的两个俘虏。 “今天放走了他们,就会有更大的麻烦在后面……” 这就奇怪了,不是我军一向优待俘虏吗?怎么陈毅对放走两个俘虏如此耿耿于怀? 其实就是前面讲的,正是因为74师整体素质太高了,陈毅有着深切的担忧,就怕放虎归山,留有后患,如果他们成功逃回到国军队伍,往往都成了国军的骨干,但如果被我们改造就会被华野所用。 其实陈毅的担忧真的不是空穴来风,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了他的想法是对的。 就在1960年期间,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返回台湾,当消息不胫而走后,原74师的老兵们立马迅速集结到一起,大家集体筹办了一次宴席,要给王玉龄接风洗尘。 要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74师已经没了,而师长张灵甫也死了,但白发苍苍的老兵们依然能够自发的聚集一处,其这样的凝聚力可谓惊为天人,所以说陈毅当年的担忧绝非是杞人忧天。
1947年,国民党74师覆灭后,华野六纵私自放走俩俘虏,陈毅:更大麻烦在后面
哲康与世界
2024-10-13 17:11:18
1
阅读: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