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手机圈的关键词无疑是“大电池”和“快充”。在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的推动下,各大厂商纷纷加码电池容量,荣耀率先带来8300mAh大电池,真我更是推出了10000mAh乃至15000mAh的超级“充电宝”手机,掀起新一轮续航大战。
然而,电池容量的提升若无快充技术配合,体验难免受限。近日,小米带来一个让行业震动的消息——“澎湃秒冲”充电方案全面免费开放,支持最高120W的有线快充和80W的无线快充,面向所有车企和终端厂商,无偿授权量产充电模组和配件。
---
小米17系列亮相,首发支持100W PPS通用快充协议
就在今晚即将发布的小米17系列,将率先支持100W的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通用快充协议,打破传统品牌间的壁垒。
虽然黑鲨5 Pro早已有类似支持,但放眼整个市场,支持100W通用快充的旗舰机屈指可数,如vivo X100系列,且后续X200系列反而降至55W。其他主流机型如红魔6Pro后续款、iQOO 13等,均未大规模采用此高功率通用协议。
小米此举,实际上正式将“充电公有化”推向前台,推动快充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开放。
---
UFCS退出后,小米为何敢大方开放技术?
不少网友疑惑,小米明明已经退出了由国家信通院、华为、vivo等共同发起的UFCS(融合快充行业协会),怎么还能高调推动充电协议开放?
这得从行业现状说起。国产安卓及鸿蒙手机普遍支持百瓦级快充,但背后大多依赖各自的私有协议:
- 华为的SCP
- OPPO的SuperVOOC
- vivo的FlashCharge
这些协议意味着,只有使用对应品牌的充电器和线材,才能实现最高充电效率;跨品牌充电往往只能触发功率较低的通用PD协议,甚至出现无法充电的尴尬情况。
UFCS的初衷正是解决这种“协议割裂”带来的用户痛点,统一快充协议,实现不同设备间的兼容快速充电。但现实中,各品牌仍在保护自家生态,促使UFCS发展缓慢,实际可用功率多停留在30多瓦,远低于主流水平。此外,支持机型和充电器数量极为有限,导致UFCS尚未形成真正行业标准。
---
小米澎湃秒冲:行业开放新风向
此次小米将“澎湃秒冲”技术免费开放,依托其在充电领域的实力和市场地位,极有可能成为业界推动快充开放的先锋力量。不限于手机厂商,车企及其他终端厂商均可采用这套120W有线及80W无线快充方案,极大促进产业链协作,推动生态兼容。
这不仅强化了小米充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倒逼其他厂商加速开放或适配通用协议,打破品牌间的“充电围墙”。
---
消费者最大赢家,行业或迎“大同”局面
对普通用户而言,意味着无论换哪个品牌,充电器都能发挥最大功率,告别了“充电宝买来不能用”的尴尬,提升了便捷性和使用体验。
如果更多厂商响应,小米引领的这股开放潮流能形成“羊群效应”,手机充电行业有望真正打破割裂,迎来行业统一标准的新时代。
---
小结
- 小米免费开放120W有线、80W无线“澎湃秒冲”充电技术,面向全行业授权
- 小米17系列首发支持100W PPS通用快充协议,推动快充标准统一
- 业内私有协议割裂现象严重,UFCS联盟发展缓慢
- 小米此举或引领行业生态共赢,消费者充电体验大幅改善
未来,手机快充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私有游戏”,而是全民共建的“充电乌托邦”,让我们拭目以待!
---
数据来源:QYR报告、UFCS、小米官方、充电头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