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两千年的制度得失间,我学会了如何去评价一件事情

(图片来源:当当网)两千多年的中国文明史,回头看,我们除了感慨中华文明的传承性,更是对其内涵有了更多的好奇。我们想知道,

(图片来源:当当网)

两千多年的中国文明史,回头看,我们除了感慨中华文明的传承性,更是对其内涵有了更多的好奇。

我们想知道,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是通过什么制度运转起来的?

我们也想知道,新文化运动那一句否定,是不是真的就是一无是处?

我们也想知道,从古至今,是什么推动了制度的不停演变?

如果你也对此很好奇,不妨一起来读一读史学家钱穆老师的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他把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制度演变历程以及利害得失都讲得十分透彻。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考试科举,赋税制度以及国防兵役这四方面入手,把他们的得与失都讲清楚了。

可以说,这是一本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入门之作,更是一本看懂历代政治格局的辅助之书。对于我这种平民来说,这本书更是教会了我,如何去看待历史上的每一件事,如何去评价历史上的每一件事。简而言之,便是教会了我看问题的方式。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每一制度的背后,不能一笔带过下结论

我们都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对于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他们直接打上“糟粕”的标签,然后就把我们过去的历史都否定了。

其实,从当时的现实来看,是可以理解。但是今时今日的我们回头看,其实我很认同钱穆老师说的那句:“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些衍生出来的制度便是当时社会管理的一个反映。

更何况,每一种制度出现的背后,肯定有当时的社会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制度也在不断地演变与调整,直至找到那些最适合的发展方式。

制度的发展规律,其实和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类似的。一开始是先进的,然后进入到磨合与调整期,慢慢走向巅峰,然后才是走向下坡,其间要是还有发展的空间,可以继续调整,直至无法调整便会被推翻重建。

所以,从汉代,到唐代,再到宋代,再到明清,我们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说吧,宰相的职位与权力也在不断地变化中。这些变化,有历史的需求,有制度的需求,有皇帝的需求,等等。而在当时,这一套机制能够用来管理一个国家,那就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合适的。

所以,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或许那些制度并不先进,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它的历史价值。

这就好比我们做人做事一样,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等等,我们不能单凭某一些方面就片面地下结论。而是应该要进行全方位地考虑,特别是要对一件事下一个结论的时候,我们更是需要慎重,考虑周全。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任何制度,不可能历久不变

就像前面说的,每一种制度,都不是历久不变的。就像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制度也是处在发展的趋势的。

所以当我们读历史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什么变革,什么变法,其实便是在对当时的制度进行调整,最终的目的就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才能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就像封建专制制度,放在今天,我们都说它落后了。但是在当时的农耕社会,中国正是因为这个制度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中心的。

特别是在唐朝前期,当时的社会稳定,经济稳定,政通人和,八方来朝,何等荣耀与壮观。在当时,更是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如今,亚洲的很多国家,依旧还能看到一些唐朝文化的崇拜。

而到了清朝末期,为什么却走不下去了呢?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在当时,能够带动社会发展的已经不是农耕经济了,附带的,能够带着社会走向下一个进步的也不是旧的制度。

所以便要求我们要开始改革或者重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当我们在看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颗开放的心,不仅看到过去,现在,还要看到未来。如果你只是把目光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就说它不好,那就有些片面了。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制度是死的,人始终是活的

毕竟,我们也经常听到一句话“制度是死的,人始终是活的”。人类只从有了国家,然后再指定一些制度方便对国家进行管理,便可以知道,制度是为人类服务的。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商鞅变法》,正是因为有了它,秦朝的建立才有了基础,春秋时期的格局状态才能被结束。

比如科举制,现在看来是落后的,但是在当时确实可以让一些平民百姓有机会走上仕途。至少它在当时比世袭制进步。或许在漫长的科考路上,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折磨,甚至为了科举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但是在当时,它确实有它的作用在。

这就好比今天,以前我们是应试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理解加深,大伙终于意识到社会的人才不能只会考试,而没有相关的素质。后面就推行了素质教育,结果发现,还是有调整的空间的,毕竟琴棋书画学会了,没有健康的身体也不行。所以,体育在这几年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了,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身体好了,其他的所有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两千多年的制度,得失间,看的不仅仅是对错,而是一种评价事物的思维,其实更是教会我们,如何客观全面地对事件进行分析,这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学习中,养成自己的看问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