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上海新疆双城记,就想写写气质完全不同的两座城,我们如何生活。那天,回到上海,上海火车站的热浪一下就把我从乌鲁木齐的凉爽拽回来了。
这两天新疆的天气已经到了8度,据说10月中旬就要开暖气了。
看上海还在30度左右的温度徘徊,时不时还要开空调,这天气对比,没谁了吧。
从新疆回来一个多月的日子,新疆让我念念不忘的的凉爽夏日转眼到了寒凉的秋天。
所以,这个时候的新疆已经不是旅游旺季了。
上海呢,中秋时节,还在夏日的余温里徘徊。
怕忘记,在这里记录一下上海和新疆的夏日。
乌鲁木齐的夏天,早晚凉爽,温度在30度左右。我每天都要早晚散步两次。
早餐后,趁着晨光,到周边的小区逛逛,顺便买点菜。
每个小区风景都不一样。
草坪上的喷水头,就像早起的孩子,奋力瞄准玩着水枪。走在小路,一不小心就被喷着了,一点也不生气,开心得很。
清晨,一个中年女人正在训练小边牧抛接游戏,人与狗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刚买好菜和水果在亭子聊天,还有人和我一样默默坐看这个有趣的世界。
小区的座位有很多。
有的是凉亭里围坐一圈的座位,适合打牌。
有的是绕大树一圈,像和树约会,
还有的面向小花园的长椅,椅上绑着坐垫。
你想一个人,还有几个人可以轻松选择。
到了傍晚,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人在打乒乓球,有人在唱歌,还有人在跳舞下棋。更多人在散步。
和邻居约着散步,也就是走路伙伴,一边聊天一边走路。顺便去快递站取个快递,买箱酸奶。
新疆的夏天,散步是必须的,不负新疆最美季节。就算买取快递,也不急着回家,而是在外坐一会呼吸凉风和日光。
回看上海夏日,并不最美,反而有种暑的难耐。
和新疆人夏季相约散步不同,上海人夏季相约宅家吹空调。
新疆早晚凉爽,白天最多30度左右的温度,晚上可以20多度。上海的夏季,白天晚上温差不大,多在35度到40度左右。
夏日,新疆干爽,上海湿热。
像新疆一样,早晚散步?这不存在,因为在上海,出门就意味着准备接受蒸笼考验。
于是,除非上下班,只要在家必然天天开着空调,只愿享受人为的凉快舒适。
可是还要买菜做饭取快递呢?
尽量网购买菜,快递送到家里,主打一个不出门。
多散步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可回到上海,真没有办法保持这个习惯。
因为太热了。
盛夏的上海,小区里的植物也有点蔫蔫的,不像新疆的绿色透着光亮。只有粉色的紫薇和碧绿的芭蕉精神抖擞,提醒夏日。
记得去年夏日,我顶着酷暑去公园看荷花展,午后从荷花丛中离开,人几乎要中暑,赶紧补充电解质。
上海的夏日出门都是上班或办事,很难有悠闲时候。
新疆最美的夏季,上海却是最难耐。
喜欢去新疆旅游的朋友,一定会好奇,为什么夏天,新疆人依然喜欢吃烤肉不带怕上火的。
要知道,在南方夏天是绝对吃不下羊肉的,因为羊肉性热,酷暑吃羊肉火上浇油。
新疆人难道不怕热?当然也怕,只是新疆的热干爽,吃了羊肉也能散热。同时,新疆的夏日水果最多。
下野地的西瓜,哈密瓜,老汉瓜,还有葡萄,无花果。各种各样的水果。
羊肉配上咸奶茶,不像甜奶茶那样甜腻。饭后再吃上水分充足的水果,还怕什么上火?
也许新疆的早晚凉爽,还有无处不在的水果,是多吃羊肉和烤馕也不怕的原因吧。
回到上海的酷暑,我真是恨不得只喝绿豆汤,吃西瓜饮料,根本不想碰那些实打实的肉类荤菜。
只是为了健康,必须还是要吃饭吃菜。
在新疆晚上不敢吃西瓜,喝冰饮,毕竟夜晚寒凉,到了上海,很容易忘记这件事。
因为就算是夜晚,一样闷热难耐。
一方水土一方美食,只有在本地,你才更能体会为啥会有这样的习惯。
那都是本地人多年养成的习惯,是身体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
这次回乌鲁木齐住了两个月,30度的天气,除了一开始感到燥热,甚至血压升高。后来就很舒适了。几乎忘记了上海的气候。
回上海那天,因为是暑假只买到加班车,凌晨四点半抵达上海。
当时最担心的是还没到地铁首班车,凌晨会不会凉。
等到了车站,发现我完全是多虑,上海的盛夏就算半夜,也是热浪滚滚,根本不存在着凉这件事。
车站广场,广玉兰树下,人来人往的行人,感受夜上海的温度。重新适应这座城市。
只见出口处,灯光闪亮不断有人出站,原来凌晨到车站的人有那么多。
到了地铁换乘站,正好看到早起的上班族急匆匆的身影,顿时感到上海的紧张气氛了。
乌鲁木齐的晚上很少开空调,有时连电风扇都不需要,因为自然会有凉意。
如果被白天的热度迷惑,少盖被子还会着凉。
想起来,在新疆很少有人说乘凉,还有松弛感。也许因为这里本来晚上就没那么热,生活虽然也有紧张时,但总体还是松弛的。
要不然,怎会看到小区里,总有人挂上吊床,自由自在的晃。商场购物的地方,还有人可以轻松午睡。
这一点,上海人很难做到,尤其是酷暑夏日,只有行色匆匆的身影。赶着购物,或者赶着回家。
没有严肃的攻略,只有自由表达。
记录上海和新疆的夏日,在新疆,夏天是最美的季节,除了美景还有最舒服的气候,无数的瓜果美食。
在上海,夏天也许不是最美的,却是最有辨识度的季节。酷暑似乎更能安心待在家里,陪伴家人或看一些喜欢的节目,甚至安心读书写字。
双城记,可以生活在别处,也可以享受自己所在之地的美好。
本文图文原创。
@ 怡小城,探秘生命,写作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