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87年,引入我国的“外来物种”笋壳鱼,一斤卖128元,为什么没有泛滥成灾?

国庆节到广州旅游,在一家粤菜馆里,我点了一份清蒸笋壳鱼,一斤是128元。吃的时候,我发现味道确实不错,但是,我心里也冒出

国庆节到广州旅游,在一家粤菜馆里,我点了一份清蒸笋壳鱼,一斤是128元。吃的时候,我发现味道确实不错,但是,我心里也冒出了一个疑惑。笋壳鱼是1987年进入我国的外来物种,怎么没像罗非鱼那样泛滥成灾,反而野生的笋壳鱼在广东、广西水域,几乎都快灭绝了呢?

笋壳鱼不是中国本土鱼,老家是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学名叫做云斑尖塘鳢。1987年,广东水产研究所从新加坡引进了一批鱼苗,拿到了珠三角的鱼塘进行试养。

一开始,笋壳鱼只是小范围养殖。2000年后,随着粤菜馆、海鲜酒楼对“高端淡水鱼”的需求激增,它的养殖规模才慢慢扩大。

养殖户发现,笋壳鱼虽然长得慢,但是抗病能力强,而且卖价高。早期塘头价就能卖到80元/斤,比普通草鱼、鲫鱼贵出10倍,所以不少养殖户都改养笋壳鱼了。

不过,在养殖过程中,难免有鱼会“逃”出去。比如,台风天冲垮鱼塘堤坝,或者换水时没拦住,笋壳鱼就会进入珠江支流、河涌等自然水域。按照常理,外来物种逃到自然水域,很容易抢占本土鱼的生存空间。可是,笋壳鱼却没有掀起波澜。

那么,为什么笋壳鱼没有泛滥成灾呢?

在养殖时,养殖户会把水质,控制在透明度30-50厘米,pH值7-8.5。因为一旦水质浑浊或酸碱度超标,笋壳鱼就会停止进食。而自然水域里,雨季时泥沙多、水质浑浊,笋壳鱼在这种环境里活不过半个月。

而且,笋壳鱼在养殖池里吃人工饲料,颗粒大小、营养配比都有讲究。到了自然水域,只吃活的小鱼、小虾。可是,这些猎物在自然水域里有很多天敌,笋壳鱼自己游泳速度又慢,追不上灵活的本土小鱼,经常饿肚子,这样就活不下去了。

再说了,笋壳鱼每年只繁殖一次,雌鱼每次产卵量只有5000-10000粒,并且卵要附着在水草或石头上才能孵化。鱼类学家说了,笋壳鱼在自然水域里,连繁殖都困难,更别说泛滥了。

2000年后,随着笋壳鱼的名气越来越大,“淡水鱼珍品”的标签,让野生笋壳鱼成了捕捞热点,甚至连没长大的幼鱼都被捞走。

讽刺的是,因为野生笋壳鱼罕见,市场上还出现了“假野生”鱼。有养殖户把养殖的笋壳鱼放到河涌里,养一两个月就捞出来,谎称是“野生的”,价格直接翻了3倍,1斤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作为“淡水鱼珍品”,笋壳鱼的吃法和价格都有门道。懂行的人吃它,首选清蒸,因为这样最能保留它的细腻口感。

广州粤菜馆的厨师说,清蒸笋壳鱼有两个关键:一是时间,一斤左右的鱼蒸8-10分钟刚好,蒸太久肉质会老。二是调料要少,只放姜丝、葱段和少许蒸鱼豉油。因为,笋壳鱼本身很鲜,放太多调料反而会掩盖原味。

现在,我们吃的笋壳鱼基本都是人工养的,野生的没几条了。不过,我觉得这事挺有意思,因为外来物种不一定都泛滥,也可能被人类吃到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