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清朝的“道”到底算不算一级行政区划?

“而大家在讨论“道”算不算一级行政区划时,指的就是这种民事行政道台,也就是巡守道。查考清初“道”的源起,和巡抚有很多相似

“而大家在讨论“道”算不算一级行政区划时,指的就是这种民事行政道台,也就是巡守道。查考清初“道”的源起,和巡抚有很多相似之处,刚开始都是临时性差遣的官员,后来道员慢慢变为实官,道也随之成为介于省与府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清代的地方行政官员中,总督和巡抚是封疆大吏,位高权重,标准的地方实力派。州县官是“父母官”,直接面对百姓,虽说品级比较低,但也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两个层级的官员,是国家管理地方事务的两个重要抓手,在历史沿革上变化不大,权责比较清晰。

其它如尚书、布政使、知府等,其重要性虽然不如以上两类,但在职能划分等方面也很清楚。

在清代的省以下,府以上,还有“道”,道的长官称“道台”,是正四品官员,低于省里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一般为从二品和正三品),高于知府(一般为从四品)。

清代的道,算不算一级行政区划呢?道台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下面为大家仔细梳理一下。

清代的道有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为省政府承担某些特殊职责的道,也可称之为“专业道”,比如粮储道、河务道、盐务道等等。

这些道可以看成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就某方面的事务实施管理。

粮储道以粮食或以银折粮为省政府征收赋税,清代的粮道并不是每个省都有,只设在那些粮食岁入比较富足的省份,清代18个省只设了7个粮储道,江苏省有2个,山东、浙江、湖北、

湖南、广东各一个(晚清取消山东粮道,新设一个福建粮道)。

盐法道全国只有9个,个别省份设从三品的盐运使,比如驻天津的直隶长芦盐运使。

而河务道全国就两个,一个是直隶的永定河道,另一个是设在山东的运河道。

第二种具有特殊职能的行政道台,比如茶马道、水利道、驿传道、提学道、兵备道,以清后期打开国门后的海关道。

这些道绝大部分都由巡道兼任,一般的巡道都兼兵备道,因为清朝当初设立道的目的,除了民事职能(监督地方事务、评价下级官员)外,就是军事职能(镇压亲明分子和地方叛乱)。这些道里面,只有天津海关道有自己独立的衙门。

第三种是最重要的一种,数量也最多,就是分守道和分巡道,也可以看作是民事行政道台。

省布政使(也称藩司)派出去的叫守道,按察使(也称臬司)派出去的叫巡道。

到了晚清时期,守道和巡道的区分已失去意义,因为它们大致都承担着相同的义务,不过1899年的《大清会典》仍然使用这样的区分,当时全国共有20个守道和72个巡道,还有一个既不属于守道也不属于巡道的天津海关道。

而大家在讨论“道”算不算一级行政区划时,指的就是这种民事行政道台,也就是巡守道。

查考清初“道”的源起,和巡抚有很多相似之处,刚开始都是临时性差遣的官员,后来道员慢慢变为实官,道也随之成为介于省与府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道员的设置始于明代,以布政使的佐官参政、参议官掌理分守道,以按察使的佐官副使、佥事官掌分巡道。

刚开始这些道的长官,都带着参政、参议或副使、佥使的原衔的,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裁去原衔,专称分守道或分巡道,道员也定制为实官。

这时的道,也就成为省以下,府以上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了。

当然,在某种情况下,无论是职能或是管理区域方面,道与府存在着职能重叠的问题。

比如江苏的江宁道台(驻南京)和徐州道台(驻宿迁),下辖都只有一个府,江宁道台下面只有一个江宁知府(驻江宁),徐州道台下面只一个徐州知府(驻徐州),这两个知府下面都各管7个知县。

这种架构,也体现了道台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官”,而不是直接参与地方民事管理,所以道台也被称为“监司(意为察看与监督)”或“观察(意为检查与监视)”。

清代最有权势的道台就是上海道台,也称苏松太道,在19世纪后期,上海道台被普遍认为,是直省督抚以下东南地区最重要的职位。

评论列表

UC网友83xxxx7507
UC网友83xxxx7507 2
2020-03-29 14:32
上海道,全称为“江南分巡苏松太兵备道”,你把分巡和兵备割裂了。

UC网友83xxxx7507 回复 03-29 17:55
我是从史料直接查到,分巡三府兵备道,并非分巡道兼兵备道。分巡和兵备明确分离是明制,清初因之但雍乾后即逐渐合一了。此外你忽略运督粮道。

二师兄何必 回复 03-29 17:28
上海道前后存在了三百多年,名称及职能时有变化。我说的苏松太道就是个简称,也称上海道。清朝的巡守道兼兵备道是常例,毕竟当初设道的初衷,就与其军事职能息息相关。 如果想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去读下《上海道台》这本书。笔者也是在学习中,感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