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不可及的营销,究竟能走多远?
近日,西贝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文章,随后又悄然删除。
这篇文章以7岁孩子毛毛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忠诚小顾客”的故事——妈妈因负面新闻不再带他去西贝,孩子哭闹不止,甚至拒绝玩具的诱惑,最终妈妈“想通了”,带孩子回到西贝,孩子一进店就抱住店长痛哭。
这波操作让人瞠目结舌。
西贝这家餐饮巨头,竟然动用七岁孩子的眼泪来做营销,这不禁让人质疑:企业管理层是不是预制菜吃多了,连基本的判断力都没了?
西贝那篇已被删除的公众号文章,读来令人啼笑皆非。
文章描绘了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毛毛,从两岁起就是西贝的“忠实粉丝”。
当妈妈因最近的负面新闻不再带他去西贝时,这个孩子哭闹、抗议,甚至不要玩具,只为坚守与西贝的“约定”。
最终,妈妈被孩子的执着打动,带他重回西贝。
而孩子一进店就直奔店长,抱住她的腿放声大哭,仿佛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
这个故事的铺垫堪称完美,情感渲染也十分到位,却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人为操控感。
七岁孩子的情感,本应是纯真无邪的,却成了企业营销的工具。
这种试图用儿童眼泪来软化公众、转移视线的做法,不仅令人反感,更显得愚蠢至极。
西贝的这波操作,无疑是给自己本就负面的公众形象雪上加霜。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西贝曾经公开证实,他们与公关公司“华与华”合作已长达十年,累计支付费用超过6000万元。
这6000万元花出去,就换来了这种水平的营销方案?
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华与华”是家骗子公司,专门骗西贝这种“钱多人傻”的主;要么它就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卧底,故意让西贝在公众面前出丑。
从这个角度看,西贝存在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预制菜了,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低到连这种草包公关公司都奉若神明,屡出昏招直至把自己绕进去。
十年六千万元,就买来这种让七岁孩子哭闹着要吃西贝的“创意”?这笔账,怎么算都亏大了。
在世界这么大,在愚蠢的道路上,西贝并不孤单。
同样在九月底,朋友圈流传着一篇题为《也谈良知——也谈育英中学事件》的文章。
这篇文章先是赞美罗永浩收手是“大气和格局”,然后话锋一转,为济南育英中学唱赞歌,称其是“底气和良知”。
然而,这篇文章却巧妙地“抛开事实不谈”——不谈老师体罚学生的事实,不谈不让家长调看监控的事实,不谈家长因绝望吞服安眠药的事实。
从七岁毛毛的眼泪,到育英中学的“良知”,这些软文鸡汤背后流露出一种死犟死犟的任性:他们就是不认错,不服气,不低头。
这种“抛开事实不谈”的恶劣态度,真是蠢不可教。
这年头,一些反智、反常识、反逻辑的事情大行其道,让人哭笑不得。
就拿山西运城闻喜县城西小学来说,今年9月开学后,班级群里发出通知:如果孩子在校就餐,家长必须来校陪餐,而且必须是爸爸妈妈,连爷爷奶奶都不行。
陪餐不仅是吃饭,还要负责打饭、打汤、照看孩子午休等。
这个规定完全脱离了现实:在外打工的父母如何回来陪餐?即便在当地工作的父母,又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到学校陪孩子吃饭?
一名老师的解释更是让人无语:“因为学校没有生活老师,所以陪餐排到哪位家长,哪位家长是必须要来的。”
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应该让家长们直接接管学校的所有工作?那还要校长和老师干什么?
如果说企业的愚蠢和学校的反智已经让人无法忍受,那么司法系统的僵化则更让人绝望。
回顾2019年6月,怀孕三个月的王暖暖在泰国被丈夫推下悬崖的案件曾轰动一时。
六年过去了,男方在泰国服刑,女方提出离婚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然而,这起国内首例被告在国外服刑的离婚案,却因泰国非“海牙送达公约”缔约国,导致诉讼文书送达困难重重。
据代理律师介绍,按正常程序,可能需等到男方服刑完回国后才能开庭,届时王暖暖已70岁了。
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我们或许不清楚,但这件事真的就必须如此僵化、死板,连一丁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吗?
僵化的从来不是法律,而是人,是那些丧失人性关怀的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对人的同情心,就不可能有仁爱精神。”
企业营销动用孩子的眼泪,学校制定不切实际的规定,司法系统缺乏基本的人性关怀——这些现象的根源,都是对普通人处境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理解。
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成为企业营销的工具。
忙碌的家长,不应该承担学校的工作。
受害的妻子,不应该等待数十年来结束一段痛苦的婚姻。
仁者爱人,只有秉持对人性的尊重和关爱,我们的社会才能少些对抗与撕裂,才能真正变得更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