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河南一学校让学生父母下跪,教育为何如此任性?

最近,河南郑州中牟县第三高级中学的一场所谓“感恩教育”活动,引发了广泛争议。现场画面中,家长们跪在地上,蒙着眼睛的学生被

最近,河南郑州中牟县第三高级中学的一场所谓“感恩教育”活动,引发了广泛争议。

现场画面中,家长们跪在地上,蒙着眼睛的学生被搀扶着从他们背上踩过。当有学生摘下眼罩,发现脚下竟是自己的父母时,当场情绪崩溃、失声痛哭。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质疑:这究竟是在教育,还是一场扭曲的表演?

校方称这是为了教学生感恩,但感恩的本质应是理解和尊重,而不是通过身体上的羞辱来制造愧疚。家长跪地、学生蒙眼踩踏。

这样的设计本身就体现了权力的不对等。教育者似乎忘记了,健康的亲子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用一方的尊严来换取另一方的眼泪。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学生全程被蒙住双眼,根本不知道脚下是谁。这种安排带来的不是感动,而是震惊与困惑。

有人辩称,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同意,学校也是出于好意。但这样的“同意”背后,有多少是迫于老师的压力,或是因为害怕在家长群体中显得不合群?

家校共育,本应是平等沟通、共同协作的过程,而不是学校单方面提出要求,家长只能被动配合。真正的合作,不需要用下跪来体现。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而不是训练孩子盲目顺从。近年来,类似这种强调愧疚的教育形式屡见不鲜。从学生向家长磕头,到家长成为“人肉踏板”,形式越来越极端,背后的理念却越来越偏离正轨。

一些教育者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只有制造强烈的情感冲击,才能体现教育的成效。但真正的感恩,体现在日常细节中。可能是孩子为熬夜备课的妈妈倒一杯热水,也可能是爸爸加班晚归时孩子留下的一张关心纸条。这些细微之处的体谅,远比一场夸张的仪式更有意义。

这场闹剧,折射出教育中存在的懒惰与浮躁。与其扎扎实实改善教学、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组织一场吸引眼球的“踩背仪式”显然更省力。然而,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除了满足教育者的自我表现,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

目前,当地教育局已介入调查,涉事教师被停职。希望这一事件能成为一个转折点,推动建立更健全的教育伦理审查机制,防止类似活动再次上演。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共同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恩教育?家校之间合作的界限又在哪里?

教育,唯有建立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懂得感恩、心智健康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