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毛主席视察山东,为何第一站直奔他的墓地,墓主人是怎么遇刺身亡

1952年深秋,毛主席视察山东的第一站,竟然是直奔一座墓地。墓地里这个人是谁?为何能让毛主席执意前来祭拜,在他逝世时的一

1952年深秋,毛主席视察山东的第一站,竟然是直奔一座墓地。

墓地里这个人是谁?为何能让毛主席执意前来祭拜,在他逝世时的一个月内,连续做出三次重要批示,这关乎什么内容?

墓主人当年经历了什么,与毛主席有何交情。在那场震惊全国的刺杀案里,墓主人因此逝世,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08年,江西赣州的一个陶瓷作坊里,黄祖炎的啼哭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父母以烧制陶瓷为生,黄祖炎只读过两年私塾,便早早跟着父母揉泥和拉坯,双手沾满陶土的褶皱里,藏着底层百姓的艰辛。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在窑火旁长大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与毛主席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用生命书写忠诚。

1926年,大革命的火种燃遍南方,二十岁的黄祖炎在同乡的引荐下加入农会。

看着地主劣绅欺压百姓的惨状,他心中的革命火苗越烧越旺,次年经组织批准,黄祖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充满荆棘的道路。

然而革命浪潮很快遭遇寒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黄祖炎的家乡瞬间陷入白色恐怖。

他的父亲因拒绝透露儿子的行踪,被反动派关进监狱,最终惨死狱中,而母亲带着弟妹四处躲藏,在颠沛流离中染病身亡。

二弟和三弟后来追随黄祖炎,同样参加红军,却在反“围剿”战斗中先后牺牲,简直是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黄祖炎把悲痛深埋心底,攥紧拳头在党旗前立誓:定要为亲人报仇,为天下穷苦人谋出路。

1929年,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赣南,听闻黄祖炎的名声,在当地领导游击斗争有声有色,特意派人邀请他见面。

在一间简陋的农舍里,两人促膝长谈至深夜,此后结下了深厚情谊,毛主席常亲切地称黄祖炎为小老弟,黄祖炎也始终将毛主席视为引路明灯。

1930年,黄祖炎担任红军第28纵队政委,面对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带领战士钻进深山,利用地形优势开展游击战。

在一次战斗中,部队被敌人围困在山谷中,粮食断绝且弹药紧缺,那如何是好呢?

黄祖炎带头挖野菜、煮树皮,还亲自去摸清敌人的布防,趁着夜色率部从山涧成功突围,还缴获了敌人一批武器弹药。

此战过后,黄祖炎的名字在红军中传开,中央多次对他提出表扬,称他是能打硬仗的政工干部。

后来在王明“左”倾错误统治时期,因他始终坚定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很快遭到排挤和打压,手中的权力被逐渐架空。

毛主席得知后,不顾自身处境,毅然将黄祖炎调到身边担任秘书。其实那段日子毛主席的政治处境艰难,许多人避之不及。

黄祖炎却毫无怨言,不仅在工作上细致处理各类文件,为毛主席分担政务,还在生活上悉心照料。

1934年秋天,毛主席在于都指导扩红工作时,因连日操劳突发重病,躺在木板床上高烧不退,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

黄祖炎急得团团转,一边安排警卫向中央报告请医生,一边守在床边,每隔一会儿就用湿毛巾为毛主席擦拭额头降温。

当时瑞金到于都有一百多里山路,交通不便,黄祖炎每天都要站在村口眺望,盼着医生能早点到来。

三天后,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傅连暲带着药品风尘仆仆赶来,黄祖炎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他拉着傅连暲详细讲述毛主席的病情,很快傅连暲确诊,毛主席患的是恶性疟疾,于是立即注射奎宁和咖啡因。

当晚黄祖炎躺在隔壁房间,满脑子都是毛主席的病情,床板被他翻来覆去压得咯吱作响,整夜未眠。

直到第二天清晨,看到毛主席的高烧退了,能勉强开口说话,黄祖炎才靠在墙角打了个盹。

当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黄祖炎告别毛主席,随主力部队踏上征程,只是过草地时,他因感染肺炎高烧倒地。

他在意识模糊中,只感觉有人把他扶上马背,后来他才知道,是邓颖超将马让给了他,这份救命之恩,黄祖炎记了一辈子。

红军抵达陕北后,毛主席第一时间把黄祖炎调回身边,任命他为中央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在延安的日子里,两人相处依旧亲密,毛主席坚持让黄祖炎,要像从前那样叫老毛,还常和他一起在延河边散步,聊革命形势,也聊家常。

得知黄祖炎因长征落下病根,还时常咳嗽,毛主席劝他戒烟,而黄祖炎果真听了,从此再也没碰过烟卷。

1938年,为加强新四军建设,毛主席派黄祖炎前往皖南协助陈毅组建部队,临行前,两人在延安宝塔山话别。

谁也没料到,这一别竟成永别,此后多年,黄祖炎先后转战苏皖、山东等地,参加了无数次战斗。

他始终牢记毛主席的嘱托,把政治工作做到前线,战士们都说,有黄政委在,我们打仗更有底气。

新中国成立后,黄祖炎调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但他因长期征战,早已积劳成疾,肺病反复发作,时常咳血,可他从未因病情耽误工作。

1951年3月13日傍晚,济南市政府礼堂内灯火通明,山东军区文化工作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

由于军区大礼堂尚在修建,这次会议只能借用地方场地,两百多名干部挤在简陋的礼堂里,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味和淡淡的油墨香。

黄祖炎当天发着高烧,早上还吐血,妻子周泽劝他请假,他却摇摇头,表示这次会议关乎文化工作开展,所以必须去。

临走前,他还叮嘱周泽,把第二天要用的文件整理好,可这竟成了夫妻俩最后的对话。

会议结束后,济南曲艺界的演员上台表演,台下掌声阵阵,但谁也没注意到,第四排中间坐着一个名叫王聚民的干部。

他双手插在兜里,紧紧攥着一把左轮手枪,目光死死盯着的是第一排正中间的黄祖炎。

王聚民出身恶霸地主家庭,土改时家里的田地被没收,父亲因逼死佃户被批斗,他便对共产党怀恨在心。

当年他隐瞒家庭成分,混入革命队伍,调到惠军民分区后,趁机来济南参加会议,却给了他可乘之机。

第三个节目结束,观众掌声还未平息,王聚民突然起身,绕过第三排,在距离黄祖炎不到两米的地方,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礼堂的热闹,黄祖炎的身体猛地一挺,随即缓缓倒向右侧,鲜血顺着座椅流到地上。

全场瞬间陷入混乱,干部们下意识地匍匐卧倒,军区政治部干部反应过来,大喊抓坏人。

王聚民见状,又朝着干部席开了几枪,见无人中弹,知道自己难逃法网,便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当人们抬着黄祖炎冲向医院时,他早已没了呼吸,消息传到山东军区,所有人都陷入悲痛。

许世友赶到医院,看着战友的遗体,不禁红了眼眶,他亲自为黄祖炎整理遗容,将遗体抬入棺木,还下令彻查此案。

妻子周泽赶到医院,看到丈夫遗体,当场哭晕过去,可是凶手也死了,她的仇恨都无法倾泻。

黄祖炎遇刺的消息传来,当时毛主席正因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而悲痛,每天靠大量工作麻痹自己,服用安眠药也难以入睡。

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手中的笔掉在桌上,久久没有说话,片刻后指示罗荣桓限期破案,绝不姑息凶手。

3月18日,毛主席亲拟通报,指示彻查内部反革命分子,仅仅两天后,他看到山东分局的七条指示后,又写下批语要求务必重视此事。

过了大半个月,看到调查报告的真相后,毛主席再次批示,要求全党全军及时处理,类似王聚民这样的反革命分子,防止此类悲剧重演。

一个月内三次批示,足见毛主席对黄祖炎的重视,还有对反革命分子的痛恨。

1952年10月,毛主席前往山东视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一次来山东。

刚抵达济南,在听取山东分局工作汇报前,他突然问许世友,黄祖炎同志的墓在什么地方?

许世友愣住了,他没想到毛主席此行,第一件事竟是要去祭拜黄祖炎。

当他回答在南郊四里山后,毛主席缓缓表示,他要去看看,自1938年延安一别,至今十四年,没想到那次分别成了永别。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山道上,两人沿着石阶上山,路上毛主席回忆起黄祖炎,感慨这样的好干部太难得了。

走到墓地前,毛主席的脚步顿了顿,随后上前深深鞠了一躬,伸出手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还绕着墓地慢慢走了一圈。

下山时,毛主席还特意叮嘱许世友,要照顾好黄祖炎的家属,不能让烈士的亲人受委屈。

黄祖炎的一生,是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人的缩影,他在毛主席处境艰难时不离不弃,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

毛主席的三次批示,是对他革命功绩的肯定;亲临墓地悼念,是对他深厚情谊的见证;许世友为他入殓,是战友间的铁血深情。

看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党史博览.《跟随多年的秘书被枪杀,毛主席亲赴山东扫墓祭奠,手抚墓碑泪流不止》.2019-03-16

【2】史海回眸.《忆毛主席对黄祖炎遇刺的三次批示》

【3】中国军网.《黄祖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