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真的以为世界末日来了!” 回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经历,来自浙江杭州的谢女士仍心有余悸。7 月 29 日下午,甘肃敦煌,本是晴空万里,谢女士正和朋友驾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沉浸在西北壮丽的风光之中。然而,毫无征兆地,远方突然出现一道高耸入云的 “墙壁”。
随着车辆的前行,那道 “墙壁” 越来越近,谢女士这才惊恐地发现,这竟是一堵百米高的沙墙!狂风裹挟着黄沙,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公路,仿佛一只巨大的猛兽,要将眼前的一切吞噬。
刹那间,天空被染成了土黄色,白昼瞬间变成了黑夜,能见度骤降至不足 10 米。车辆纷纷紧急减速,双闪灯在黑暗中闪烁,宛如大海中飘摇的孤舟。有的车辆甚至直接靠边停下,车主们紧闭车门,紧张地注视着车外那令人胆寒的景象 。谢女士回忆道:“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手心里全是汗,真担心车子会被狂风掀翻。”
与此同时,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数千名游客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本热闹的景区瞬间乱作一团,游客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寻找躲避之处。江苏的陈女士和朋友原本计划参加当晚的万人演唱会,却没想到遭遇了这场灾难。“我们拼命往外跑,想打车回酒店,可根本打不到车。当时又绝望又害怕,以为要被困在这儿了。” 陈女士说道 。
多地告急:沙尘暴影响此次沙尘暴的影响范围极为广泛,甘肃多个地区纷纷告急。除了敦煌,酒泉、张掖、嘉峪关等地也未能幸免,黄沙漫天,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黄色幕布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尘土气息。
在交通方面,多条高速公路受到严重影响。连霍高速甘肃段,这条连接着江苏连云港和新疆霍尔果斯的交通大动脉,黄沙几乎将路面掩埋,车辆行驶如同蜗牛爬行。不少货车司机被困在路上,只能无奈地等待沙尘暴过去。一位货车司机刘师傅无奈地说:“我都在这儿堵了好几个小时了,这沙尘暴太厉害了,根本没法走。”
另外,柳格高速、敦当高速等路段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沙侵袭,道路能见度极低,交通部门不得不紧急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关闭部分路段,以保障行车安全。大量车辆在收费站和服务区滞留,司机们焦急地关注着路况信息,期盼着这场沙尘噩梦能早日结束。
紧急应对:各方行动保安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面前,甘肃当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全力以赴保障民众和游客的生命安全。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在沙尘暴来袭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景区工作人员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等方式,不间断地向游客发布预警信息,引导游客有序撤离。400 余名职工全部下沉一线,他们穿梭在人群中,维持秩序、安抚游客情绪。有的工作人员搀扶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有的帮忙寻找失散的家人,在混乱中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同时,敦煌市交通运输局紧急调度城市公交及农村班线车,在景区设立免费转运站点。70 余辆车在半小时内迅速集结到位,一趟趟往返于景区和市区之间,将数千名游客安全疏散。一位来自安徽的游客丁健感激地说:“多亏了这些免费公交,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回市区。景区的安排很贴心,让我们在慌乱中感受到了温暖。”
交通部门也迅速对受影响的高速公路实施交通管制,在各收费站和重要路段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或就近停靠。交警们坚守岗位,顶着狂风黄沙指挥交通,疏导滞留车辆。他们的身影在沙尘中显得格外坚毅,成为了道路上的 “安全守护者”。在连霍高速的一个收费站,交警小李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他的脸上满是尘土,但眼神依然坚定:“我们的职责就是保障道路安全,再恶劣的天气也不能退缩。”
这场沙尘暴为何会如此突然且猛烈地袭击甘肃?这背后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 “推波助澜”。
从自然因素来看,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少雨,这使得土地表面的水分极易蒸发,土壤变得干燥疏松,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此外,该地区春季和夏季常受蒙古气旋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多大风天气,当强劲的风力吹过干燥的地表时,就会轻易地将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
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部分地区存在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不合理的开垦等行为,这些都对当地的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植被是土地的天然守护者,它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然而,当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地失去了保护,在风力的作用下,沙尘便更容易被扬起。例如,一些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原本绿油油的草地变成了一片黄沙,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导致沙尘暴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干旱、高温等气候现象愈发频繁,这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荒漠化和沙化程度,使得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长期以来饱受沙尘暴的困扰。回顾历史,一次次沙尘灾害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其中 2014 年 4 月 23 日的那场沙尘暴,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当日下午 14 时左右,新疆库尔勒、甘肃敦煌等地遭遇极端沙尘暴天气。监控视频记录下了那令人震撼的瞬间:狂风裹着黄土席卷而来,市区瞬间由白昼变为黑夜,伸手不见五指。酒泉市气象台紧急发布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敦煌出现了能见度小于 50 米的特强沙尘暴,随后,瓜州、肃北、玉门、金塔及嘉峪关等地也相继遭到袭击 。
据统计,这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区域广泛,包括甘肃河西五市以及河东的定西、兰州、临夏等地。共有 12 个气象站点监测到沙尘暴,其中 6 个站点监测到强沙尘暴,最小能见度仅为 20 米。多地还遭遇大风天气,最大风速达到 26 米 / 秒。受其影响,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暂时关闭,途经兰州的多趟旅客列车被迫停运,部分列车晚点时间较长,当地部分小学和幼儿园也不得不停课。
与 2014 年的这场沙尘暴相比,此次 7 月 29 日突袭甘肃的沙尘暴在时间上较为特殊。通常来说,甘肃的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那时地表解冻,降水较少,土壤干燥松散,容易形成沙尘天气。而此次发生在夏季,相对较为罕见。在强度和影响范围上,两者都十分严重,都对当地的交通、旅游、生活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此次沙尘暴中那百米高的沙墙更为震撼,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恐惧更为强烈,也引发了更多人对沙尘灾害的关注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