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京东开始造车?联合广汽与宁德时代,掀起“买车像买手机”的革命

在双11的战鼓声里,京东扔出了一颗不折不扣的“重磅炸弹”——联合宁德时代与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如果说这是

在双11的战鼓声里,京东扔出了一颗不折不扣的“重磅炸弹”——联合宁德时代与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

如果说这是一场“跨界”,那它跨得足够大:从电商平台到整车制造,从数码快消到智能出行。京东,正从卖手机、卖冰箱,走向“卖汽车”。

这背后,不只是一次商业联名,而是一次关乎汽车消费电子化的深层变革。

一、跨界的最大跨度:京东为什么要造车?

要知道,汽车从来都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不是一台快消品,更不是几次优惠能推动的冲动消费。

那为什么京东偏偏要跨过这道“制造门槛”?

答案在于:流量见顶、消费转型、智能出行崛起。

电商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京东需要新的增长引擎。在“消费电子化”的大趋势下,汽车正从“重资产制造”转向“智能终端”。车,正在变成“会移动的大号手机”。

所以京东出手,不是为了造车,而是为了重定义“买车”。

这一次,它要让汽车像手机一样被选择、被定制、被购买。

二、为什么是广汽?制造业的“中台逻辑”

在新能源赛道里,很多新势力讲智能、讲算法、讲生态,但很少有人还在老老实实讲“制造”。

广汽恰恰反其道而行。

它没有把时间花在PPT上,而是做了最“笨”的事情——把车造扎实,把体系做开放。

从纯电专属平台,到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从模块化架构到智能化生产工厂。广汽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商,更是一个技术中台,能承接京东的数字化能力,也能无缝接入宁德时代的电池与补能技术。

它像一个强大的“底座”,支撑起“买车像买手机”的新零售模式。

三、京东模式:把买车变成一次“选配体验”

传统买车流程复杂得像闯关:选车、定配、保险、上牌、贷款、售后……环环相扣。

而在京东的逻辑里,这一切都要被一键重构。

消费者打开App,可以像买手机一样——选标准版、定制版、服务包、换电方案……一键下单,线上完成。

广汽负责制造品质,宁德时代负责补能方案,京东负责数字化体验和渠道闭环。

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几十年来的销售模式,正在被“电商思维”重新定义。

四、宁德时代:让“续航焦虑”不再焦虑

这场“三结义”中,宁德时代显然不是“电池供应商”那么简单。它带来的,是整个换电生态体系——从技术标准到能源网络,让补能像充电宝一样方便。

未来,用户或许可以在京东选车时,就顺带选定“换电套餐”。补能将像流量充值一样简单。

这,就是“消费电子化”的真正内核:让复杂的工业体验,变成轻量的消费体验。

五、谁赚得最多?答案可能是广汽

看似是京东跨界、宁德助阵,但真正“借力起飞”的,或许是广汽。

因为这场合作验证了三件事:1️⃣ 广汽的开放平台能兼容数字化与能源两端;2️⃣ 借助京东,广汽直触“电商原住民”,实现品牌年轻化;3️⃣ 通过宁德时代,广汽补上了补能效率的短板。

更关键的是,广汽并没有沦为代工角色——它依旧掌握了产品定义权和技术标准,让“制造中台”这一概念,从抽象变成现实。

六、从“制造驱动”到“用户驱动”的新拐点

这场合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卖出多少车。它更像是一种宣言:汽车行业的权力结构,正在发生转移。

过去是“车企造什么,用户买什么”;未来是“用户要什么,车企造什么”。

京东洞察用户,宁德解决续航,广汽实现落地——三方联手,正在让“用户定义汽车”从概念走向现实。

✍️ 结语

也许再过几年,当你打开京东,能像选手机一样选车、选配置、选能量方案。

那时回头看,京东、宁德时代和广汽的这场“跨界实验”,将被视为汽车行业从制造业走向消费业的拐点。

当所有人都在谈“智能汽车”,他们,却已经在重构“买车”本身。

这,也许正是未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