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这鸡汤是不是馊了?”我捧着碗,刚抿了一口,就皱起眉头。汤里的油花凝成一团,枸杞黏在碗底,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酸味。婆婆从厨房探出头,用围裙擦了擦手,说:“热热还能喝,倒掉多浪费。”我低头看着碗里的汤,突然想起昨天、前天,甚至大前天,这锅汤已经热了又热——它从“补身体的鸡汤”,变成了“不能浪费的负担”。
那是产后第15天。我剖腹产的伤口还在疼,翻身都得咬着牙,奶水少得可怜,孩子饿得直哭。婆婆每天念叨“喝鸡汤下奶”,可这锅汤从第一天熬到第三天,越热越浑,越热越馊。我想倒掉,她拦着;我想让老公说句话,他只说“妈也是为你好”。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容器”——用来装孩子的“容器”,用来喝馊汤的“容器”,却从来没人问过我:“你疼吗?”“你难受吗?”
“馊鸡汤”背后,是两代人的“月子战争”其实像我这样的产妇,太多了。我表姐坐月子时,婆婆把隔夜的鱼汤热了又热,她喝了拉肚子,婆婆却说“拉肚子正好排毒”;朋友小芸更惨,婆婆把发霉的红枣挑出来,说“洗洗还能吃”,结果她乳腺炎发烧,差点住院。
老一辈总觉得“坐月子要补”,可她们的“补”,往往带着“节俭”的烙印。她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觉得“剩饭剩菜热热还能吃”“发霉的东西洗洗就行”,却忘了现在的生活条件早已不同——产妇的身体需要新鲜、营养的食物,而不是“热了三遍”的馊汤。
更扎心的是,她们的“节俭”背后,藏着一种“我为你好”的优越感。就像我婆婆,她常说:“我当年坐月子,连鸡蛋都吃不上,不也把孩子养大了?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还挑三拣四!”可她从来没问过我:“这汤你喝着舒服吗?”“你伤口还疼吗?”
喝下“馊鸡汤”的那一刻,我寒了心那天晚上,我捂着肚子直冒冷汗。剖腹产的伤口被拉扯得生疼,拉肚子让我浑身发软。老公下班回来,我虚弱地说:“妈热的汤好像坏了……”他皱了皱眉,去厨房转了一圈,回来小声说:“妈说没坏,让你再喝点。”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特别委屈。我为他生孩子,差点丢了半条命,现在坐月子连口新鲜的汤都喝不上。婆婆的“节俭”,老公的“和稀泥”,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外人”——在这个家里,我的健康和感受,根本没人在乎。
后来我才知道,馊掉的汤里可能含有大量细菌,喝下去轻则拉肚子,重则引发肠胃炎。产妇身体虚弱,免疫力低,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可婆婆却觉得“热透了就能杀菌”,完全不顾科学常识。
面对“馊鸡汤”,你必须学会“硬气”先和老公“统一战线”,别让他当“和事佬”很多产妇委屈,是因为老公不站自己这边。你可以直接和他说:“我现在坐月子,身体很虚弱,馊掉的汤喝下去会生病。你是我老公,得帮我和妈沟通。”
我后来就是这么做的。我拉着老公的手,眼泪汪汪地说:“我不是挑刺,是真的喝不下去。如果是我妈,她肯定舍不得让我喝馊汤。”老公听了,沉默了一会儿,去厨房和婆婆说了半天。第二天,婆婆虽然嘟囔着“现在年轻人就是事儿多”,但还是熬了新鲜的鸡汤。
用科学“说服”婆婆,别和她“硬刚”老一辈信“经验”,你可以用科学知识“软着陆”。比如和她说:“医生说了,产妇要吃新鲜的,剩菜剩饭容易有细菌,影响奶水质量,孩子喝了也会拉肚子。”
我表姐坐月子时,婆婆非要让她吃“隔夜的红烧肉”,她直接把医生发的“月子饮食注意事项”拿给婆婆看。婆婆虽然不高兴,但也没再强迫她吃。
如果实在沟通不了,别委屈自己如果婆婆坚持“馊汤能喝”,老公也不帮你,那你可以偷偷把汤倒掉,或者让娘家送新鲜的饭菜过来。你的身体是你的,没人有权利让你“将就”。
我坐月子后期,实在受不了婆婆的“节俭”,就让妈妈每天送饭过来。婆婆虽然不高兴,但也没再说什么——当你足够坚定,别人才会尊重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