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已经停火,摆在双方首要的问题不是应对下一场冲突,而是家园重建,毕竟不断的再生再建,才能够持续对战下去,战争拼的就是消耗和自我的“供血”能力。
而根据初步统计,不到两个星期的伊以冲突,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400枚导弹和数量不明的无人机,以色列共拦截了约85%,但其余的大部分击中了住宅区,共造成超过3万套住宅公寓受损。以色列政府当前已经与开发商协会发出一项联合倡议,希望广大开发商参与以色列被毁房屋的重建项目。
不过最值得注意的是,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中国企业与当地的犹太人社区,向以色列政府提议,愿意参与到以色列的重建中,而参与主体主要是广东佛山的一些开发商。
目前佛山犹太人社区的负责人鲁宗拉比已经致信以色列装修承包商联盟负责人西福,表示佛山诸多开发商愿意参与以色列战后的住宅重建工作。他在信中写道:“佛山是全球建筑材料、建筑服务生产以及建筑供应链的枢纽,我们希望能够协助处理和采购相关建筑材料和重建事宜”。
许多人初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些奇怪,因为国际形势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我们立场更偏向于伊朗,不应该参与和帮助以色列的重建。但实际上,我们中国的立场不偏向任何一方,如今以色列有重建的需求,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能力最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如果有机会,参与以色列的重建并非是坏事,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要知道战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加剧矛盾,只有携手并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各国唯一的出路。我们在对待伊以冲突上也是抱有这样的态度。
伊朗防长在25日访华时还专门表示,希望中国主持公道,维持现在伊以停火的局面。但特朗普却在同天的北约峰会上煽风点火的说,伊以可能还会再次开战。
那么我们如何主持公道,维持和平呢?并不是一味的支持一方而打压另一方,这样只会加剧冲突,治标不治本。只有积极的参与进双方的重建、经济发展,加强双边贸易,才能够让中国与以色列、伊朗形成一致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讲话才会听,中国也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的矛盾。
这就如同中国斡旋沙特与伊朗达成世纪和解一样。前提是中国与双方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在两国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双方才会听中国的,我们中国也才有能力斡旋双边关系。
如今伊以冲突在特朗普的强力干预下停火,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双方都不服气,所以才有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而此次参与以色列重建,这就等于给了我们中国机会。
要知道,在2023年的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诸多建筑也遭受了哈马斯的袭击,包括一些在建的工程。但中国承包商和劳工依然不惧战争风险进行建设,可见中以合作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
当然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特朗普,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而且很可能会对中国企业的参与设置壁垒。另外,伊以冲突的不确定性也是我们要不得不考虑的事,毕竟战火重燃,也就没有了重建的条件和意义。
虽然目前以色列的重建还只是开始,中国企业也只是初步接触,但我们除了审时度势的决定是否参与外,也要清楚,铸剑为犁才是解决伊以冲突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