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刚认识的一个朋友,却总觉得在哪儿见过,之后的这段日子每当看到这人一种模模糊糊的似曾相识便笼罩于心头,直到有天你恍然大悟——啊对了!TA跟我小时候那个同桌/朋友/亲戚给我的感觉好像!
我对Fosi这个牌子,就是这种印象,第一次在展会听他们产品的时候就觉得咦这声音好像有些熟悉乃至亲切,中低频暖声流,又不是试音碟味精味儿那种工业糖精般令人不适的糊一脸的暖,适度的暖声搭配松软的泛音,速度感也不疾不徐,听起来无甚贵气却没负担——后来陆续听过他们不少产品,大致都是这个走向,那说明人家要的就是这个声音,人家的调音是有品牌特征的。只是,总觉得似乎在哪儿见过这套声音……
这款IM4是Fosi品牌第一款耳塞,之前他们做解码耳放做平板,就是还没做过塞子,这个科技树顺序跟很多品牌正好是反着来的。收到这条塞子那阵儿我比较忙,初听一下心下欣然,然后就插着机器在次卧扔着一直煲机为主。其间闲下来和出差路上听了大约十个小时,煲到今天我心说拿出来再好好听听吧,结果说不清楚是什么动机,忽然就一拍脑门子,翻箱倒柜把十几年前的一条老塞子给折腾了出来。
喏~舒尔SE215,当年千元以下最卖座的塞子,作为一条单动圈,它会比当年200元那些产品素质更好一级,叠加进口品牌和不错的外观佩戴,甚至还可以换线,这你搁2010-2015年那会儿称得上是妥妥的中端价位六边形战士,曾经是很多人从两百元往上进阶很难绕开的一个型号。但这玩意儿它的隐性优势其实是听感——这塞子的调音非常符合中国的泛流行听音审美,三频稍偏中下盘,音色稍暖,氛围的塑造和表达较佳,只聊音色它比自家更高端的SE425那些还更合大众口味,这才是它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而Fosi这款IM4,听起来也是这个调调,或者说它有N种声线而默认的搭配方式正是这个调调,乃至我可以把它看成SE215的放大强化继承版。无怪乎当时初听的时候心下会欣然,我现在想明白了,这个声音怕是不光我会一听就熟悉默契,很多消费者也都会一耳朵产生“似是故人来”的情愫吧?
外观方面,包装很板正很成熟,一看就是正经手笔。腔体采用CNC铝合金,摸起来顺滑细腻,做工是真不错。腔体正面各有一组以字母“F”变形而来的带有橙色格栅的图案LOGO,有特征又不会太高调同时顺手完成了双腔体出音孔的设计达成,佩戴设计也相当的成熟,重量较轻,长时间佩戴也不会觉得闷涨或者下坠,很舒服的。
配件包括一个皮质收纳包,一根3.5插头的4股392支5N无氧铜镀银线,一组调音导管和三组共计9对硅胶套。这个导管我一看黄铜的,我本来以为它会是那种把中低频拉得更雄浑的搞法,试过之后立马发现我想错了,相对于原配的黑色铝合金导管来说,这组黄铜导管反而是把中高频拔高拉硬,换上去之后整个声音会变得更铿锵也更硬气,我得说这组导管出来的声音我不大欣赏,瞬态固然会更好,却丢了原本圆融自然的特征(听金属倒蛮不错)。三种硅胶套下能量分布也会呈现一定不同,个人建议原配黑色铝合金导管搭配均衡硅胶套就挺好。
Fosi IM4的主菜是一颗10mm PU镀铍振膜——这些国产牌子太恐怖了,要知道这副塞子售价也才699元,镀铍振膜这玩意儿出来也没两年你699的塞子这就用上了?还搭配了N52双磁路+双腔体声学结构,然后后腔填充吸音棉吸收驻波降低毛刺提升顺滑度……不愧是蓝星第一工业强国不愧是发达国家粉碎机,卷吧卷吧,你们就卷吧!
声音方面,开宗明义的说啊,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那种模拟流声音走向,本来评测这玩意儿就是建立在个人主观听感的基础上,包括喜欢什么音乐什么声音这种事它本就难免主观,所以这种塞子一方面我会多开启夸夸模式,而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个纯素质流、高频流、瞬态流爱好者,这塞子你是可以直接绕道的,有言在先啦~
Fosi IM4这颗镀铍振膜,素质着实比较强悍,一耳朵可知它提供的信息量和频宽覆盖是标准千元级的搞法,属于动圈里那种不光我能给出你声场气势能量,我也能把小细节抓得非常敏锐迅捷,然而体现到听感上,你又能明显察觉到Fosi为了塑造出一个模拟流的听感走向刻意压了压它的素质表达,通过双腔体和导管耳套的选用,把它的具体出声控制在这样一个基调上:中低频的基音不光要体现密度,厚度和能量感也要多给,要能充分体现中低频乐器的冲击力和形体感,人声也要给足血肉感和饱满度,颗粒感要有所体现,然后泛音要松软弹并且尽量自然,泛音消弭的速度感维持适中一些——这种适中可能你纯以录音棚的标准它其实是有点拖和慢了,但具体到现场环境,还真的中低频在环境里的留驻就不会是非常迅捷收掉的,以及这种处理方式有利于松弛氛围情境的铺垫渲染。
高频其实很不错,延伸和透明度都相当喜人,细节足料且颇具厚度,那么按照模拟流的调音思路高频的亮度是一定会压掉一截的,所以这副塞子的高频它不走锐利锋芒路线。它还有一个优势是对空间感和空气感的营造相当漂亮,并十分契合整体调音,听着绝不会像有些重心往中低频靠的耳机那版呆板,相反它具体很优良的活泛气息。
当然了,调音也不是说给个什么单元,就拉出来个目标曲线套着搞就完事儿了,这里要考虑到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声场的处理,比如乐器之间的位置感和呼应度,比如衔接的流畅度这些都要考虑,不是说把能量往中低频一倾斜你就是个泛流行好塞子的,很多互相打架的东西你要去拿捏一个度,而在拿捏这个度的时候又势必牵连到其余声音表现力的变动,实际操作中往往颇为费时费神。
只说结论的话,那就是Fosi IM4这副耳塞,它以一颗综合素质相当不错的镀铍振膜为底,通过针对性的调校,在选用黑色铝合金导管和均衡耳塞套的情况下,它出来的这个声音:首先声场宽敞形状标致,乐器定位不算出挑(这种相对注重味道的塞子这方面历来没法占优,你在听它的时候注意力往往也不会集中于此),然后解析力和动态捕捉能力在被针对性小小压制的情况下还是表现相当优异,三频的细节捕捉回放和瞬态表达都已经是千元里称得上优质的存在。在以上前提下,它给到的听感特征是宽松自然顺滑,中低频丰厚饱满,有力度有形体同时还能给层次给控制,音色略偏暖同时氛围非常自然,声音的线条感不侵略却依然给得出较为明确的骨架,同时顺滑度很高。
这很难得了,因为这等于是你要做一条韵味塞,还要顾住框架和素质,稍微往味道流多倾斜一些那可能就滑进试音碟味精味儿的坑,往素质那块儿多拉扯又可能会导致韵味给不到位……
最终的结果则是,Fosi IM4,在我的听感喜好里,它是一条九十分的流行塞,最要夸就是它的味道做得相当正宗相当自然,就是那种千禧年刚过不久的模拟劲头,先拿一个圆融舒适的氛围包裹住一切的声场和素质,于是它的声音表达是带有很强的整体感的而非机械的在拆分乐器元素,听起来就会觉得这很舒适,这让你懒得去计较太多——但这塞子明明底子又很立得住,那些乐器的动态表达和形体展现,又明明不是SE215这种老家伙能相提并论的,不管素质的哪个方面都强过它太多,偏偏又有着它的那种味道,实际上味道表现也更舒展更松弛……
而且我所谓的泛流行也不是说只能听流行,可能表述成“它会以泛流行的表达方式来演绎音乐”才更确切,Fosi IM4素质这块儿拿来听听古典爵士摇滚都没问题。总之这个调音真的很优秀,我是真的喜欢!
所以这副Fosi IM4呢,新朋友感不感兴趣我且不说,看完文章如果有好奇心您也可以剁;老朋友这块儿我是真的觉得可以着力安利一下——如果您有阵子没碰耳塞了,恰好最近又有闲情想再买一副听些什么东西的话,要我说买它就可以了,这玩意儿,是真的可以让你找到当年听歌的一些感觉的,谁不喜欢回忆自己年轻时呢?
文末,引用一段《红楼梦》来结尾,这塞子于我,真真就是似曾相识故人来的滋味呀: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