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秦兵的“一封家书”:妈,寄点钱来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书信几乎是中国人唯一传递情感的方式。那么,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战乱时期,普通士兵们寄给家里的家书是什么样的?又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在中国邮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件珍贵的出土文物——秦朝士卒木牍家书,1975年底在湖北 出土,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封家书”的实 物。 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二月辛已,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日: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禅裙襦者,母必力之,今与袋借来…… 书信大概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询问家中母亲情况,汇报自己在前线打仗情况;第二是说自己目前在前线忍饥挨冻,希望家里能寄来一些钱和衣物。 今天咱们如果服兵役,不仅吃喝不用花钱,还会发各种补贴。但在2000 多年前的秦国,士兵不仅被迫去前线打仗,而且还要“自带干粮”……如果成功杀敌,可以加官进爵;当然,绝大部分人大概率是会战死沙场的。 在秦始皇的“千军万马”中,这位写信的士兵可能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小兵。可惜没有记载,他是加官晋爵还是战死沙场。幸运的是,历史留下了这封珍贵的书信。当家中的母亲收到这封书信时,估计会老泪纵横的吧!
2000年前秦兵的“一封家书”:妈,寄点钱来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涵涵说综合
2023-04-06 16:12:40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