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景德镇出土了一堆瓷器碎片。专家复原之后,发现这是精美的蛐蛐罐,其精美

丰丰谈历史 2023-02-10 17:03:55

1993年,景德镇出土了一堆瓷器碎片。专家复原之后,发现这是精美的蛐蛐罐,其精美程度,居然连故宫的收藏都比不上! 据推测,这些破碎的蛐蛐罐属于御用品,是当时被淘汰了的次品,只有最精美的成品才能送进皇宫。 次品都如此精美,成品该是何等精致!但是,如此精致的瓷器,为什么却没有留在故宫呢? 这就要从一段正史中没有记载,民间却广为流传的故事说起了——明宣宗朱瞻基热爱玩蛐蛐,甚至被称为蛐蛐皇帝。 我们都学过蒲松龄的《促织》,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宣德,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促织,就是蛐蛐。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考不上秀才的读书人,遇到朝廷征收蛐蛐,为了完成任务,居然家破人亡。 这个故事不是蒲松龄自己想象出来的。故事的原型出自《皇明纪略》。但是,皇明纪略毕竟不是正史,可信度有待商榷。 另有一本叫做《王弇州史料》的书,收录了一道密诏:朱瞻基命令苏州知府抓1000只蛐蛐送进京城。 王弇州史料的具体来源和可信度,史学界仍然在研究。 而正史《明宣宗实录》和《明史》里,则没有朱瞻基喜欢斗蛐蛐的痕迹。 那么,朱瞻基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斗蛐蛐?叫他做“蛐蛐皇帝”,有没有冤枉他呢? 景德镇出土的这批蛐蛐罐碎片,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真相:从发掘的地层可以确定,这些蛐蛐罐的确出自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他的确喜欢斗蛐蛐。 可是,为什么只找到了被淘汰的次品蛐蛐罐,朱瞻基本人使用的蛐蛐罐又去了哪里呢? 答案藏在明朝人李贤写的《天顺日录》里:“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吉之物,悉皆罢去。” 朱瞻基去世之后,他的母亲张太后下令把他所有的玩乐之物都毁掉了、扔掉了。这自然也包括他的蛐蛐罐。 毕竟,朱瞻基热爱玩蛐蛐,给民间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张太后已经看不顺眼很久了。但是朱瞻基是皇帝,张太后管不了他。 【红黑有话说】 平心而论,朱瞻基还是个不错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是明朝的黄金年代,史称“仁宣之治”。 但即便是好皇帝也会有瑕疵。朱瞻基热爱玩蛐蛐,就是他的污点之一。 毕竟,玩蛐蛐并不是《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普通的娱乐活动,只是不太健康。不少史料里都记载了,朝廷征收蛐蛐给民间带来沉重的负担。 还好朱瞻基心里还是有数的,虽然爱玩,但是没过线。不至于祸国殃民。

0 阅读:0
丰丰谈历史

丰丰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