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江苏省纪委监委发布一则通报,如惊雷般震动盐城乡里:盐城市委常委、秘书长薛盛堂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则短短百字的消息,为一位曾怀教育理想、从三尺讲台起步的官员,画上了一个充满讽刺与悲凉的句号。
他曾经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同事口中的“实干家”,仕途上的“快车道选手”。38年光阴,从基层教师到主政一方的区委“一把手”,再到跻身市委核心决策层的常委、秘书长,薛盛堂的履历不可谓不亮眼。然而,当权力的光环逐渐掩盖初心的微光,他的脚步也悄然偏离了最初的轨道,最终在人生“高光时刻”跌入深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薛盛堂从师范院校毕业,回到家乡盐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他讲课生动、治学严谨,深受学生喜爱。在那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他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身作则,传递着对社会的责任感。许多老同事回忆:“薛老师那时清贫却有志,办公室里常亮灯到深夜。”
正是这份踏实与敬业,让他在教育系统崭露头角,逐步被调入行政岗位,开启了从政之路。从教育局科员到副局长,再到进入县委领导班子,他的晋升速度令人侧目,也一度被视为“知识型干部”的典范。
在地方主政期间,薛盛堂展现出极强的执行力和统筹能力。他先后担任建湖县县长、大丰区委书记等要职,推动多个产业园区落地,改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在一些重大民生工程中,他亲临一线,被称为“一线指挥官”。
2021年,他被任命为盐城市委常委、秘书长,成为市委核心班子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全市重要事务。这一职位不仅权力集中,更象征着组织的高度信任。彼时,外界普遍认为,这位“实干型”干部正迈向政治生涯的巅峰。
然而,随着权力日益集中,监督机制却未能同步强化。在“一把手”岗位上长期掌权,使他逐渐形成“决策独断、用人唯亲”的作风。一些项目审批中,他开始为特定企业“开绿灯”;在干部调整中,他培植个人势力,形成“小圈子”;在与商人交往中,他将“人情往来”演变为“权钱交易”。
据通报透露,其违纪违法行为涉及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涉嫌受贿、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更令人唏嘘的是,就在被查前两天(8月18日),他仍公开出席安全生产检查活动,神情如常,毫无异样。谁也未曾想到,这位看似稳健的“地方大员”,早已在权力的迷宫中迷失方向。
薛盛堂被查,不是孤立事件。就在8月8日,盐城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徐宁建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两人曾长期在建湖县共事,形成紧密的工作关系。短短半个月内,市委秘书长与市政府秘书长相继落马,暴露出当地政治生态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7月,中央第五巡视组正式进驻江苏,开展为期两个半月的巡视工作。巡视期间,重点受理反映地方领导班子及关键岗位干部的问题线索。薛盛堂的落马,正是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的体现,也释放出“反腐败无禁区、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薛盛堂的沉浮,是一则深刻的为官镜鉴:
● 权力越大,越需敬畏。秘书长岗位虽不直接分管经济,却是中枢枢纽,掌握信息、影响决策,极易成为“隐形权力”的集中地。
● “小节”不守,终累大德。从一次宴请、一次“帮忙”开始,腐败往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侵蚀底线。
● 监督缺位,必生腐败。长期在同一地区任职,缺乏轮岗与有效制衡,容易形成“山头主义”。
● 巡视利剑,常在常新。中央巡视组的进驻,不仅是“体检”,更是“手术刀”,直击病灶,清除毒瘤。
薛盛堂的仕途句号,冰冷而沉重。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何出发。讲台上的那份纯粹,不应被官场的喧嚣所淹没;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应被权力的诱惑所腐蚀。
他的故事,不是终点,而是一记长鸣的警钟——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任何试图挑战纪律底线的人,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唯有清正廉洁、实干担当,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信任与历史的尊重。
(声明: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因图片使用侵犯了他人的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核实并依法更正、删除或作其他合理处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