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河南小伙留家帮父母掰玉米上热搜 大河报记者采访:他曾一天打三份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玉坤 在家干农活的王佳鑫 核心提示 10月16日,持续的阴雨按下了暂停键,经过几天的辛苦劳作,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玉坤

在家干农活的王佳鑫

核心提示 10月16日,持续的阴雨按下了暂停键,经过几天的辛苦劳作,地里的玉米终于掰完了,王佳鑫悬着的心落了地。

今年28岁的王佳鑫是一名在郑州工作的年轻小伙,国庆长假期间他返回老家鹿邑县帮助父母收玉米。假期快要结束了,但因持续降雨玉米还没掰完,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帮父母干农活。那几天,他目睹了父母的不易、粮食的珍贵,从而拍摄视频记录生活和感言,发在社交平台上。没想到视频内容很快引来网友热议、共鸣冲上热搜,还引来了新华社关注。

这是怎样一个懂得感恩和勤劳的小伙子?10月16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赶赴周口市鹿邑县观堂镇,与王佳鑫“面对面”。记者从交谈中得知,这位从豫东平原乡村走出的小伙子一直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最多时曾一天兼职打三份工。目前,他在城市有着稳定的生活,还曾作为在外创业人士代表,参加老家观堂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座谈会。

满头大汗扛玉米,小伙分享农村干活视频引发共鸣

深秋,乡间的风有了凉意。站在村头的树林旁,王佳鑫儿时和玩伴们追逐嬉闹的场景,犹在眼前。尽管已经在城里生活多年,但他对老家的执念情怀始终未变。

今年国庆放假当天,他开着自己挣钱买的轿车返回老家,帮助父母收玉米。因为家中通过土地流转种了50亩农田,所以农活负担较重,且今年逢上阴雨天大型农机下不了地,只能靠人背肩扛。“家里雇了有10多名乡亲干活,都是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他们只简单地掰玉米,把玉米棒装进箩筐和编织袋后,我和父母接力往地头的车上装。”王佳鑫说。

50亩地,几天干下来累到疲软,歇息的间隙他想到了拍视频记录,因为此前他从事过网店经营,对短视频比较熟悉。持续几天来,他把剪辑好的视频发布在个人账号“佳鑫暖声”里,没想很快引发网友热议和点赞。而冲上热搜并引起“新华社快看”账号关注的,是10月8日他拍摄的那条视频。

新华社快看报道截图

画面中,王佳鑫满头大汗扛着沉重的玉米钻出农田:“正是这一袋袋玉米,供我走出了这片土地,一个人最大的教养就是接受父母的平凡。父辈用力把我们托举,他们却留在了这片土地。所以,在外的游子一定要答应我,出人头地!”

视频评论区,充满了网友们的热议:“优秀的河南娃”“一个孩子最大的教养就是接受父母的平庸,理解和体恤父母的期盼”“我是一名老师,想下载视频给我的学生看”“这孩子太懂事了,看着就心里舒服都甜”……

“我也挺意外的,就是随手拍摄记录一下,没承想引发这么多关注,可能大家对乡村、对老家都有一种难忘的情怀吧。”他说。

接受父辈的平凡,他像父亲一样刻苦努力

王佳鑫和家人一起下地干活

王佳鑫所在的村子,距离鹿邑县观堂镇中大街不远,前几天家里农活忙时,他常常到街上给父母买馒头和凉拌菜,只需六七分钟便可折回。

耕种的农田在村子东头,王佳鑫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时,要穿过坑塘边的树林。参天的老杨树下,父母的身影显得很小,但在王佳鑫的心里,却无比高大。“在我的印象里,父母辛劳奔波了大半辈子,养活了我们3个孩子,我上面还有哥哥、姐姐。所以我理解父母,接受他们的平凡。”他说。

王佳鑫的父亲王朝兵今年57岁,母亲张正荣今年59岁,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他的记忆里,父母是特别能吃苦耐劳的,一年四季没歇着过,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到处跑着赶大集摆摊,“卖一些水果、布料啥的”。

王佳鑫父母在家晾玉米

最早时,王佳鑫家里有一辆柴油机动三轮车,父母经常开着这辆三轮车跑到安徽砀山、亳州等地批发秋梨、苹果,在冬季农闲时赶乡村大集,每天奔波上百公里挣钱养家。有时候赶上冬天特别冷,父母在外面跑一天回来,嘴唇干裂、双手红肿。

王佳鑫和父亲站在一起

近些年父母年纪大了,往外跑不动了,安心在家种地,但并不是只守着自家的几亩良田,而是通过土地流转一下子种了50亩。为此,他的父亲先后购买了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就是这样的吃苦耐劳,供养我和姐姐都上了大学,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耗尽了半生心血,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拼搏、不奋斗呢。”王佳鑫说。

靠双手改变命运,吃苦耐劳的底色始终未变

王佳鑫的奶奶,站在孙子挣钱买的轿车旁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让王佳鑫深有体会。父辈身上的踏实肯干,影响着他的青少年时期,以至自己考上大学、踏入社会后,身上也带着这种独有的品质。

2017年夏季,王佳鑫大一那年暑假,从郑州回到家乡鹿邑县,在一所培训机构当辅导老师。快要开学父母给他准备学费时,他赫然拿出自己挣的8000元工资。

父母有些惊愕,他却笑在了心底。

“大学几年,我都是靠勤工俭学过来的,当过辅导老师,上街发过宣传单,学习之余都在奔波,就像父亲当年到处赶大集摆摊。”王佳鑫说。

大学毕业后,王佳鑫从事过很多工作,自己创业过、在培训机构干过、做过电商直播,像一只被生活抽打的陀螺。2023年,王家鑫和相恋多年的爱人结婚,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最多时候一天打三份工:上午给人家主持活动,下午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晚上自己在家直播做电商,熬到眼圈发黑也停不下来。

2025年春节期间,老家的观堂镇党委、政府组织在外创业人士座谈会,王佳鑫受邀在列。“我对佳鑫印象很深,小伙子年纪轻轻,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在城市立足,虽不是大企业家,但是我们观堂镇在外创业人士的典范。”观堂镇人民政府镇长张振中评价说。

“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方,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老家的父母,更不能改变吃苦耐劳的底色,这是父母给自己最大的财富。”王佳鑫说,网红不网红的他从未想过,即使成为网红,也肯定做一名正能量网红。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