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道尔,原英文名Dr. Jane Gooddall.
加Dr.是博士之意。国外如果是博士,一般会在名字前加上Dr.。
好莱坞电影,无论男主角还是女主角,都会有一种主角光环,就是相信某个理念、原则、生活方式等。总之是有某种带着目标的信念。
有了这一信念之后,就不断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后的结果一般是成功达成了主角想要的某个结果。同时,这一结果中的理念或观念被众人接受了。电影往往在此时结束。
珍·古道尔,我感觉她就是按着好莱坞电影剧本生活着的。这说明了,好莱坞电影往往真实反映了欧美人的生活,同时欧美人的生活又真实反映在好莱坞电影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934年,珍·古道尔在英国伦敦出生,英国长大,英国学习,在全球工作,过了有如好莱坞电影里女主角的光辉灿烂的一生。
一个人成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特别是父母的支持。在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在珍·古道尔身上,同样有她妈妈,也是作家的范妮·古道尔(Vanne Goodall)的支持。
十岁时,珍·古道尔读了《人猿泰山》,增加了对野生动物的兴趣。而在她两岁时,她爸爸送给她一个黑猩猩布偶。
珍·古道尔是跑到非洲的坦桑尼亚,现场观察野生动物,主要是黑猩猩。
直接的观察增进了最直接的体验,也最真实,将黑猩猩的真实生活展现在人类面前。
诸如黑猩猩使用茎和树枝作为工具捕捉白蚁,利用声音和手势与同类交流。黑猩猩也会吃肉和举行活动如祈雨舞蹈。不同的黑猩猩具有不同的个性和情绪,认为黑猩猩也有恐惧、疼痛、愤怒等情绪和感觉,与人类共通。
剑桥大学也震惊了,有感于珍·古道尔如此多的发现和新的探索,让珍·古道尔跳过本科教育,直接开始了博士研究项目。
生物学界的天才啊。
像剑桥大学这样十万火急般广纳贤才,可能是剑桥大学这么多年一直名列世界知名大学之首的原因。
从1961年到1965年,珍·古道尔未读本科却拿到了博士学位。
从到非洲现场观察黑猩猩到这么短时间拿到博士学位,也算是开启了她自己的传奇一生。
有趣点在于,在上世纪60年代,女博士很少。她的出现,也让一批女性学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戴安·福斯特(Dian Fossey)、谢丽尔·诺特(Cheryl Knott)、佩妮·帕特森(Penny Patterson)等等。
1967年,珍·古道尔33岁时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名叫雨果·埃里克·路易斯·范·拉维克(Hugo Eric Louis van Lawick)。
有了对黑猩猩的观察,便有了对黑猩猩的爱,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她公开呼吁保护自然资源,成立非营利性组织珍·古道尔研究所。
1991年,“根与芽”(Roots and Shoots)项目启动,主要向年轻人传授自然保护知识。
这世界,有了珍·古道尔,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有了行动和希望。
关于希望,珍·古道尔写了一本书,名叫《希望之书》,告诉读者希望不是空想,而是“我们得挽起袖子,束上腰带,翻越、钻过、绕开一切障碍,才能抵达那颗星。”
愿人类传递这一希望,继续为保护自然、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而努力。因为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心中有爱的人,如此卓越传奇的一生,其本身也是一种对人类之爱及人类现代文明的鼓励。
(木田之光写于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