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兴县莜面:一碗下肚,满是晋地烟火气

清晨,天刚蒙蒙亮,农家院落的烟囱就冒出了淡青色的烟。风里裹着一缕麦香,顺着土坯墙的缝隙钻进巷子里,勾得早起的人忍不住朝飘

清晨,天刚蒙蒙亮,农家院落的烟囱就冒出了淡青色的烟。风里裹着一缕麦香,顺着土坯墙的缝隙钻进巷子里,勾得早起的人忍不住朝飘香的方向望。灶台边,妇人正低着头和莜面,温水缓缓倒入莜麦粉中,手掌反复揉搓,直到面团变得光滑筋道。她手腕轻转,一小块面团在指间快速搓动,转眼就成了细如银丝的 “莜面鱼鱼”,码在竹篦上像排着队的银条;有时又将面团捏成圆饼,顺势往指节上一绕,层层分明的 “莜面栲栳栳” 就立了起来,疏密有致地摆满蒸笼。

柴火在灶膛里噼啪作响,蒸汽顺着笼盖的缝隙往上冒,裹着谷物的醇厚瞬间漫满屋子。等笼盖一掀,白蒙蒙的热气里,莜面的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栲栳栳的纹路还沾着水汽,鱼鱼则泛着温润的光泽。刚出锅的莜面,得配着当地的羊肉臊子才够味。铁锅架在火上,羊肉块煸得油光锃亮,加进姜蒜和本地的红辣椒,熬得汤汁浓稠,红油裹着肉块在锅里翻滚。盛一勺浇在莜面上,撒一把翠绿的葱花,筷子一拌,筋道的莜面吸足了汤汁,每一根都裹着油润的臊子。入口先是臊子的咸香,带着羊肉的鲜嫩,嚼几下,莜麦本身的微甜就漫了出来,烫得人直哈气,却舍不得停筷。

老人们坐在炕头,背后垫着花布褥子,捧着粗瓷碗,呼噜几口下肚,额角沁出细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笑着对身边的孩子说:“这才是过日子的味道,比城里的蛋糕点心实在多了。” 若是秋冬时节,炕桌中间还会摆个小炭炉,炖着一锅土豆熬酸菜,就着莜面吃,暖得人从胃里舒服到心里。

街巷里的小馆更热闹,木质招牌上 “正宗莜面” 四个字被熏得有些发黑,蒸笼却叠得老高,蒸汽在玻璃窗上凝出水珠,模糊了窗外的街景。食客们围着桌子坐得满满当当,有扛着锄头的庄稼人,有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有赶车路过的旅人。每个人面前的碗里都堆着莜面,就着坛子里腌的酸白菜,再喝一口熬得浓稠的玉米糊糊,边吃边拉家常。庄稼人聊今年的收成,学生说学校的趣事,旅人则打听附近的风景,偶尔有人夹一筷子自己碗里的莜面,递到邻桌面前:“尝尝,这家的臊子熬得地道!”

没有繁复的工序,没有华丽的摆盘,兴县莜面就藏在这些寻常的烟火里。一碗下肚,暖了胃,也暖了心。那股子踏实的香气,裹着晋地人的质朴与热情,在清晨的炊烟里,在热闹的小馆中,在一家人围坐的炕桌旁,成了最真切的生活滋味,让人想起就觉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