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求中国高抬贵手,欧盟哭诉欧企“没米下锅”,希望解决稀土问题

前言6月26日,据观察者网报道,欧盟驻华大使豪尔赫·托莱多表示:欧洲请求中方理解欧洲企业的“恐惧和顾虑”,磁铁短缺对欧企

前言

6月26日,据观察者网报道,欧盟驻华大使豪尔赫·托莱多表示:欧洲请求中方理解欧洲企业的“恐惧和顾虑”,磁铁短缺对欧企造成了“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欧盟希望中方可以在下个月解决对欧方稀土磁铁出口问题。

欧盟的稀土困境

最近欧洲的日子有点不好过,尤其是在稀土这事儿上。欧盟驻华大使豪尔赫?托莱多都急得跳脚,公开表示欧洲企业现在是 “恐惧和顾虑” 一大堆,特别是磁铁短缺的问题,简直是 “非常、非常严重”。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欧洲的汽车、能源这些关键产业,现在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难受得不行。咱先看看欧洲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 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 60%,而在稀土加工领域,中国更是几乎垄断了全球 92% 的产量。

欧盟呢,17 种稀土中近 99% 都得从中国进口,就连稀土永磁体,中国也供应了欧盟约 98% 的量。这意味着啥?欧洲的工业心脏 —— 汽车、风力涡轮机、工业机器人这些,都得靠中国的稀土来 “供血”。

中国这次出口管制的重点是中重稀土,像镝、铽这些,那可是制造耐高温高性能磁铁的关键材料。这些磁铁不仅是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连军用战斗机、导弹这些国防装备也离不开。

欧洲的汽车供应商协会 (CLEPA) 秘书长本杰明?克里格就说,中国的出口限制已经让欧洲供应商的生产停顿了,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遭殃,“迟早所有企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中国限制的连锁反应

中国这一限制,欧洲的车企可就惨了。德国的一家商用车制造商最近宣布,为了应对稀土供应的不确定性,短期内要提高稀土及关键原料的库存,就怕哪天突然没米下锅了。

美国的一家汽车公司更惨,因为稀土磁铁短缺,已经暂停了部分美国工厂的运营。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链都在告急。

为啥会这样?因为稀土磁铁的库存实在是太少了。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欧洲车企及其供应商的磁铁库存普遍只能维持 2 到 3 个月。

要是在这段时间内还看不到中国的磁铁运过来,汽车供应链可就要出大问题了。

稀土磁铁的生产可不是说开就能开的,从开采到加工,再到制成成品,整个链条都得在中国完成。其他国家就算有稀土矿,也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来生产这些磁铁。

除了汽车行业,欧洲的能源产业也深受其害。风力涡轮机的电机需要大量的稀土磁铁,没有这些磁铁,风力发电的产能就上不去。这对于正在大力推进绿色能源转型的欧洲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稀土磁铁的短缺还可能影响到欧洲的国防工业。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F-35 隐身战斗机,每架飞机就需要消耗约 417 公斤的稀土材料。如果稀土供应中断,欧洲的国防安全可就悬了。

欧盟的外交博弈

面对这种困境,欧盟也没闲着,开始了一系列的外交博弈。欧盟领导人计划在下个月的中欧峰会上,重点讨论稀土问题,希望中国能加快为欧盟企业办理稀土出口许可。

欧盟驻华代表团甚至表示,在峰会召开之前,他们将只关注稀土问题。欧盟还希望中国能把他们和美国区分开来,不要一视同仁地实施出口管制。

不过,中国这边也有自己的立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已经明确表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会依法依规加快对稀土相关出口许可申请的审查,已经批准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并且会持续加强审批工作。

但中国也强调,稀土出口管制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际通行做法。

欧盟的这些努力能见效吗?目前来看,希望不大。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优势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从开采到加工,再到制成成品,中国都拥有无可比拟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其他国家想要在短期内建立起替代供应链,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在重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上也落后中国 20 年。欧盟就算再着急,也得面对现实。

稀土这颗棋,中国如何破局?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不仅影响了欧洲,还在全球供应链上掀起了一阵波澜。日本、美国这些国家也坐不住了,开始想办法寻找替代供应。

日本把希望寄托在了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身上,希望他们能扩建工厂生产镝、铽。但莱纳斯公司的扩建计划要到 2025 年中才能完成,远水解不了近渴。

美国更绝,甚至想通过深海开采稀土来解决问题,但这不仅技术难度大,还面临着国际法律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也在积极布局。中国设立了国家稀土技术研究院,聚焦稀土分离、提纯及高端应用技术的研发,目标是突破 “卡脖子” 技术,建立全球领先的稀土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加大了对稀土走私的打击力度,构建起全球最严的防控体系。这些措施不仅能保障中国的稀土资源安全,还能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

对于欧盟来说,这次稀土危机也算是一个教训。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的风险已经暴露无遗,欧盟必须加快建立自己的稀土供应链。但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欧盟还得和中国保持沟通,争取获得更多的稀土出口许可。

结语

稀土这场博弈,中国手里的牌确实很硬。但中国也一直强调,愿意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欧盟如果真的想解决稀土问题,光靠 “求爷爷告奶奶” 可不行,还得自己努力造血。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供应链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也会继续在稀土这盘大棋中,走出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