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茶友们应该还记得,去年,小陈茶事家是没有寒露茶的。
没有采到,没有上架,亦没有茶友买到。
原因,在去年的许许多多篇为寒露茶而写的惋惜之作里,已经陈述得很清楚了。
因为黄栀子。
黄栀子是一种植物,开放的时候,满树满梢都是洁白的大瓣花朵,小小的黄色花蕊里,是肆意张扬出来的清隽花香。
那样清秀,又那样艳光四射,香传十里。
做为观赏性植物,黄栀子可以拔上一两株,种在花盆里,年年修剪成短小的矮桩,到了五六月,端午前后,便可以迎来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花期。
那肥厚的白色花瓣,开了又开,开了又开,你方开罢我登台,能娇俏上一整个初夏时光。
当然,黄栀子也并非花瓶。除了可以给炎热的长夏带来一股小清新之外,它到了秋天结下的灯笼状的果实,还可以入药。
有一味调理肝经的中药,就叫栀子。炒制过的,叫炒栀子。
另外,栀子果实中的籽,还可以入菜。它是一种天然的染料,那些黄焖鸡,盐水鸭,广东人爱吃的手撕鸡,都是用黄栀子打烂煮出来的水,染色的。
染成姜黄色,明黄色,染出脆嫩的油光发亮的皮。
所以,年年的黄栀子采摘的季节,山上的山民们都会去采摘黄栀子,卖给收购商,赚取利润。
去年,便是因为黄栀子的采摘季节跟寒露茶的采摘季节重叠,且黄栀子的价格大涨N倍,因而,才请不到人采摘寒露茶的。
2、
而从前,时光回溯到遥远的2018年,黄栀子同样,抢过白茶的风头。
只不过,那一年,遭遇黄栀子正面袭击的,是比寒露茶更早一个月采摘的,白露茶。
彼时的白露节前后,正逢黄栀子采摘旺季,满山遍野,都是采摘黄栀子的山民。
2018、2019年,正是白茶复兴的起航期,市场还在逐渐升温中,价格也并没有起来。
是以在那个阶段,如今贵为白茶明星的白露茶,也被一味叫黄栀子的中药给打败了。
采黄栀子的价格超过了采白露茶的工钱,于是,山民们都舍掉了白露茶,去采黄栀子了。
这种情形,在2020年左右,白茶风头最盛的时候去回看,去回想,只觉得滑稽。
白露茶怎么会败给黄栀子呢?
但在当时,真的是,就是那样的惨遭打败。
这就是事实。
弱小就要挨打。
写到这里,不由想敬告那些鼓吹自己家有几吨,几万饼2018年之前的白露茶、秋寿眉的做旧茶掌柜,你们请细细了解一下白茶的发展历史再来拱趴(吹牛)吧。
那时候只有自己花高价钱请工人采,才有白露茶可以卖。而这些高出来的工钱亦是要折到白露茶的零售价里去的。
并且,也因为采摘工费过高,2018,2017....甚至之前的白露茶,量是极少极少的,顶多是2020年之后年份白露茶产量的四分之一。
所以怎么可能,你家的老寿眉,2018、2017、2016、2015......2002年的老寿眉散茶和茶饼,会一直卖不完,一直都有货,一直都是便宜到连采工费用都不够的神奇价格?
3、
2019年之后,白茶的行情拉起来了。
白露茶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一路高歌了。
有了市场的托举,白露茶的采摘价格,超越了仅仅只是中药材的黄栀子,太姥山的山民们,在整个秋天,不再主力去采摘黄栀子,而是转头去采白露茶,秋分茶,寒露茶去了。
到了秋天,山上的老人们,从早到晚,都在茶园里站着,清风雅静地,采着秋寿眉。
那几年的秋天,还算是正常的秋季的气温,中午有阳光但并不燥势,晚上霜冻得厉害,昼夜温差特别特别大。方便各种有机物的生成与储存,方便各种芳香物质滋味物质的积累与生发。
那几年的白露茶寒露茶,滋味尤其丰腴醇厚。
是以,从2019年开始,白露茶,寒露茶,秋分茶的产量,一路上升,一路飙升,昂扬到了顶峰。
这时候谁说自己家里有两三千斤白露茶,那是可信的了;而寒露茶,谁家有个三四百斤,也并非是吹牛了。
在2025年的当下,如果列位看官要收一些老白茶,而自己又并不熟悉白茶,基本属于盲从盲买那一类消费者,那选择2019、2020的老白茶(老白露茶、老寒露茶),相对而言是最好的避坑措施。
2019到2023,白茶的产量相对略大,这些年份新生产出来的茶,如果没有一开始就被拿去做“做旧老白茶”,那应该是有一定余量的。
于新手小白而言,选择这几个年份的老白茶来收藏,比较安全。
4、
老祖宗说,世界是个圆。还说,天道有轮回。
真心没说错。
从唯心的角度来讲,卖假茶,卖做旧老白茶,是要受天遣的,如果当下还没有,那不久的将来也会有的。
等着吧。
正如秋白茶(白露茶寒露茶)与黄栀子之争,一时是秋白茶盖过了黄栀子,一时又是黄栀子盖过了秋白茶。
你退我进,你进我退,此消彼涨,彼消此涨。
林妹妹总结过,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也许,将来,黄栀子的收购价格还会盖过白露茶、寒露茶,为了与之抗衡,秋白茶的整体采摘成本不得不增加,秋白茶的产量不得不一再降低.....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我们能做的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既起兴做了这山主茶人,便没有轻易退却的道理。
朋友来有了好茶,野猪来了有猎枪。
一年一年,观察着天气,利用好天气,做出一款又一款的好白茶,方是正道。
岁月静好,好茶管够,便是得其所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