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吃药治疗,也有些患者需要支架,甚至是搭桥手术。一提到手术,很多患者就会有所畏惧,提出质疑:我能不能不做支架?我能不能不做搭桥?我坚持吃药不行吗?
事实上,对于有些冠心病患者,只吃药或许已经没办法有效控制病情了。
一、支架和搭桥手术——疏通血管的救命“神器”!支架手术,大家应该都听过,它就是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撑开血管,恢复血流,属于微创手术,恢复较快。而搭桥手术相对更复杂,需要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等)在狭窄的冠状动脉两端“搭桥”,绕过阻塞段,重建血流,属于开胸手术,创伤较大,适合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
这两种手术方式都能迅速缓解症状,降低心梗风险,但并不是所有冠心病患者需要去做。那到底哪些患者是必须要手术的呢?
1、支架手术
①急性心梗患者:心梗发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开通堵塞血管,心肌将因缺血而坏死,危及生命。心脏支架手术可在发病6小时内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挽救濒死心肌,是首选治疗方式。
②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为胸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时也可能发作。此类患者病情进展风险高,支架手术可迅速缓解症状,降低心梗风险。
③稳定型心绞痛伴严重血管狭窄: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程度达到90%以上,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影响生活质量,应考虑植入支架。
2、心脏搭桥手术
①左主干病变:左主干是冠状动脉最重要的分支,一旦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风险极高。搭桥手术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②三支或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当冠状动脉三支或以上血管出现严重、弥漫性病变,尤其是伴有糖尿病时,搭桥手术能更彻底地恢复心肌供血,长期效果优于支架。
③心功能不全需完全血运重建: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搭桥手术可实现完全血运重建,促进缺血心肌的恢复,改善心功能。
④治疗无效的严重心绞痛:若患者经药物治疗仍无法控制心绞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且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适合支架治疗,搭桥手术就是理想选择。
二、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保命基础!除了上述严重情况外,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就是基础,也是首选,必须长期坚持,且需定期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单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不高;
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
心功能良好,无反复心绞痛发作;
高龄、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手术风险较高。
在这些情况下,规范的药物治疗同样可以达到控制病情、预防进展的目的。至于吃什么药,大家对冠心病用药的印象就是一吃一大把,但事实上基础用药也并没有很多。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稳定斑块、改善供血、预防血栓、控制危险因素,常用药物就包括以下几种。
1. 基础用药:若无禁忌,要求长期服用。
这类药是所有冠心病患者的“标配”,无论是否手术,都需终身服用。
①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避免血管再次堵塞。常用阿司匹林,若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如胃出血),可换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②他汀类药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同时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需<1.8mmol/L。常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避免肌肉损伤。
2. 选择性用药: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来选择服用。
①β 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缓解心绞痛,同时保护心功能、预防心律失常。常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心率需控制在55-60次/分,避免过低导致头晕。
②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绞痛症状,当胸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3分钟即可起效;若频繁发作,可在活动前预防性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意避免长期连续服用。
③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或左心室肥厚,需服用这类药,既能降压,又能保护心、肾,延缓病情进展,常用培哚普利、缬沙坦等。
3. 可联合的中成药:必要时可遵医嘱联合服用。
部分中成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辅助缓解胸痛、胸闷等症状,如复方丹参滴丸、心通口服液等。但需注意,中成药不能替代基础用药,更不能盲目相信能根治冠心病的偏方。